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国内动态 » 正文

浙江东阳:“救活”一棵古树,成就“绿色银行”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08-25  来源:中国农业新闻网-农民日报  浏览次数:83478
内容摘要:特色生态经济林被誉为绿色银行,它既能为一方水土奉献生态价值,又能为百姓带去实在的收入,然而,南橘北枳,为山乡竖起绿色银行
 

特色生态经济林被誉为“绿色银行”,它既能为一方水土奉献生态价值,又能为百姓带去实在的收入,然而,南橘北枳,为山乡竖起“绿色银行”绝非易事,山区农民少了“金山银山”又失去“青山绿水”的教训并不少见。

近年来,浙江省东阳市着力科技推进特色生态经济林建设,恢复千年香榧“摇钱树”活力的同时,通过种子资源库建设实现了香榧种苗产业化,为域外山区夯实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基础,近日记者来到位于浙中丘陵地带的东阳市,一睹“绿色银行”的来龙去脉。

“救活”一棵古树,振兴一方水土

说到香榧,除了肯定这是棵千年“摇钱树”,还一定会论及浙江东阳。东阳市地处浙江中部,境内是典型的丘陵地貌,是中国特有的珍稀干果树种香榧的原产地和主产地之一,遗憾的是,到了上世纪末,香榧这棵千年“摇钱树”失去了活力,产业陷入危机。

作为浙江首批小康县,是培育新型生态经济林还是用科技焕发古“摇钱树”的活力?东阳作出了选择。

经过近二十年的“专攻”,“东阳香榧”成就了东阳地方特色生态经济的同时,还为东阳赢得了不少声誉:注册了全国第一个香榧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国家唯一的香榧生物产业基地。

以王东辉、胡文翠和厉锋为核心的科研团队也收获颇丰,他们选育出的“东榧1号”“东榧2号”等7个香榧品种被浙江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为香榧良种,全部列入浙江省重点推广的9个良种范畴,最近两年,王东辉被评为全国生态建设突出贡献奖林业科技先进个人,胡文翠和厉锋先后被评为浙江省林业科技标兵,香榧研究所的骨干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褒奖。

特别让东阳市林业系统干部职工骄傲的是,在中国林学会成立100周年大会“地方林业现代化分会”上,东阳市作为县市级唯一基层科研机构代表作了典型发言。

“我很荣幸,刚上任不久就应邀参会发言,如果不是科研人员解决了造林成活率、保有率低的难题,没能培育出早产丰产的新品种,这棵古摇钱树根本形不成如今的生态经济。”东阳市林业局局长金国祥说,“希望‘东阳香榧’继续依靠科技创新做香叫响做强,用规模化、标准化成就‘绿色银行’。”

“危中之机”带来“产学研推”好格局

千百年来,东阳山区百姓享用着老祖宗留下的古香榧树的生态经济价值,改革开放之后,香榧干果的礼品经济越来越热,香榧就逐渐成了“摇钱树”,香榧产业也因此引来不少工商资本。但是,香榧主要靠野生榧树大树高接换种,虽然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育苗嫁接,因为技术不过关,21世纪初,香榧“一年青,二年黄,三年见阎王”“年年种,年年不见苗”的情况不少。

西垣村和学陶村是“东阳香榧”产业的缩影。前者是香榧古树最多的村,1000多亩的山坡上分布着7000多棵古树,后者是改革开放之后兴起的香榧村。如今,这两个村都因为香榧而名声大噪,特别是学陶村,香榧提供的人均收入超过了1.2万元。

“由于缺乏系统的科学知识及小农经济思想,西垣、尚周等村因为雄树不会结果且材质好,大量雄树被砍伐,严重影响了香榧的自然授粉,雌树结果越来越少甚至不结果;上世纪90年代末,学陶村在‘百家扶百村’的活动中,种了2000多株,由于技术不到位,只保存下来了三四百株。”亲身经历了“东阳香榧”危机的市林业局副局长王东辉回忆起往事,恍如昨天。

正是因为这次危机,东阳香榧迎来危中之机,特别是通过省级林业特色基地建设之后,先后攻克了人工授粉、丰产栽培模式和良种选育等技术难关,实现了香榧结实由原来的20年左右,提早到嫁接后2-4年见果,7-8年开始大量结实,15年后达到高产、稳产的目标。在管理精细的条件下,15年生亩产蒲250千克,产值7500元左右,20年生亩产蒲500千克,产值1.5万元左右。2014年,东阳新香榧树的产出超过了老香榧树,亩均产值由原来的3000多元提高到1.1万多元。

初夏时节,冒着一路的风雨从山脚到山顶,记者依次参观了东阳市林业总场西甑山林场的省级林木(香榧)良种基地。在辰雪试验基地,一个个罩着黑色遮阴网的大棚在绿色群山中非常显眼,据介绍,基地共15亩,2013年开始育苗,目前年产芽苗砧嫁接苗2万多株、多年生实生苗3万株。

而在坟前坞良种采穗圃,记者看到山坡上栽满了优良香榧品种。王东辉详细介绍了采穗母树的穗条来源及所采用的嫁接方法。

“一根纯良种穗条卖10元,但是供给能力跟不上。”王东辉说,“为了实现香榧良种的快速繁育,充分利用各规格的穗条,在常规嫁接的同时采用芽苗砧嫁接苗技术,可以实现一年四季的工厂化育苗。”

21世纪初,为了解决香榧造林成活率低的难题,东阳市专门成立了香榧研究所,聘请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韩宁林研究员担任首席专家,长驻东阳。东阳香榧技术团队先后总结出了“香榧一年生壮苗培育与利用技术”“香榧芽苗砧全年嫁接配套技术”等四项专利,并通过实施“根肥分离”等技术措施,使东阳市香榧造林成活率由原来的不到30%提高到97%以上。

2001年,东阳市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中国香榧之乡”时,域内香榧面积只有4万多亩,如今东阳市拥有榧林8.4万亩,投产面积达3万亩,年产香榧干果500多吨,年产值超过2亿元。

135份种质资源成为“绿色银行”活水源头

在科技的支撑下,东阳香榧产业的规模化、标准化水平逐渐呈现,香榧油、香榧饼干、香榧公园等二三产业进一步拉升了东阳香榧的附加值,“一亩山万元钱”的示范效应被市场热捧,全国许多地方因此着手发展香榧产业,浙江省内的金华、丽水、杭州地区,安徽皖南地区,贵州省等都开始大面积推广香榧产业。

胡文翠毕业于河北农业大学经济林专业,2004年加入东阳香榧科研团队,2009年被特招为东阳市专职香榧研究人员。这些年来,在韩宁林研究员的带领下,胡文翠和王东辉、厉锋以林场为家,选育出的7个品种全部列入浙江省重点推广的9个良种范畴。

“为了香榧,我们付出了不少,新上任的金国祥局长在林业干部大会上说,要为香榧研究所默默作出的巨大贡献点个赞,这让我们很感动。”站在省级香榧优质种质资源收集区,王东辉感慨着。

厉锋、胡文翠则以沉默回应着王东辉的观点,在这之前,很多人知道他们整天往山里跑,却很少有人理解他们的价值。新来的局长在短短几个月就发现了这个团队的贡献和价值,并高调点赞,业内人士完全有理由相信,正朝着“做香叫响做强”目标进发的东阳香榧产业,再次腾飞指日可待。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浙江东阳:“救活”一棵古树,成就“绿色银行””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70825/55094.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