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170亩地一天就要收6万斤山露。”在现场,吴兴农邦粮油植保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沈小林笑着说,合作社9个社员目前共种了1000亩山露,通过周边加工厂加工后全部出口日本。
“这种野菜是日本人的家常菜,就这么生着吃也行,所以对产品的绿色指标要求很高。”沈小林告诉笔者,借助埭溪的生态优势和合作社多年总结的生态种植法,亩均产量从最初的9000斤增至1.26万斤,在日本市场供不应求。
当天,在社员江勇初管理的田地里,一边是收割山露,另一边是晚稻直播。“山露和晚稻就是‘你方唱罢我登场’。”江勇初说,这种山露与水稻的轮作技术是一种双赢的种植模式。“9月种山露,5月下旬开始边收割边种晚稻,然后收完稻子又种山露,正好!”
事实上,这种轮作种植法不仅打赢了时间战,更是释放出生态因子。原来,两种作物在收割完后,翻到土里的残余根系或秸秆能改善土壤基质,增添了生态肥力还提高了土壤疏松度,有利于双方的生长。不仅如此,合作社还推广使用鸡粪、羊粪等有机肥,更是增添了野菜的绿色度。
“当初没经验,鸡粪颗粒都是拿勺子一勺一勺地施。后来通过试验,发现直接抛撒然后用脚踏平就行了,效果还要好。”沈小林说,在当年初种山露时,他专门开辟了2亩地用来做“野菜家种”的试验,将地划成网格,尝试了各类肥料,最后选出了有机肥的最佳施肥办法。
“当年也有失败,比如开沟少开了1条就引起土壤积水,200多亩山露都减产了。”沈小林告诉笔者,在不断摸索中,合作社最终成功掌握了生态种植法,产量比常规种植的高出50%。
对于农产品的提档升级来说,技术攻坚是核心力,而加强生产管理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农邦合作社采用了统一管理模式。走进合作社基地,笔者看到一排连栋大棚,这是基地专设的育苗棚,以供合作社优选苗种。同时,合作社也总结了一套山露种植管理标准,在种植时间、种植步骤和施肥办法等方面都做了系统整理,“贯标”的埭溪山露也打入了日本商超等高端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