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国内动态 » 正文

山东德州:一个“吨粮市”的绿色追求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08-12  来源:中国农业新闻网-农民日报  浏览次数:82826
内容摘要:去年以来,随着玉米价格走低,不少地方农民的种粮效益下滑严重。然而,7月上旬,记者在山东省德州市粮食绿色高产创建示范方内采访
 去年以来,随着玉米价格走低,不少地方农民的种粮效益下滑严重。然而,7月上旬,记者在山东省德州市粮食绿色高产创建示范方内采访时,看到的却是另一番情景。“地力有保障,节本增效有办法,烘干仓储解决后顾之忧,种订单粮价格也能高一点儿。咱一年的种粮毛收入,每亩仍然有将近3000元,纯收入每亩约1200元。”在武城县甲马营镇,志远粮棉种植合作社理事长牛文忠告诉记者。

深入采访得知,牛文忠之所以仍然能够获得可观的种粮收入,其背后发挥作用的是德州着力建立的两大保障体系:一是推进藏粮于地、藏粮于技,通过持续加码高标准农田建设,完善粮田“田成方、林成网、路相通、渠相连、旱能浇、涝能排、地力足、灾能减”八大生产功能,推广成套绿色生产技术;二是不断完善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体系,在机耕机播、田间管理、植保收获、烘干仓储等生产全过程中,都为种粮农民提供完善的服务,在大幅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提高粮食产量和品质。

藏粮于地:整合涉农资金打造高标准农田

乘车穿行在齐河县的“农业部80万亩粮食绿色高产高效创建示范区”,在绿色的玉米海洋中,平整的机耕路、标准化的水渠和林网点缀其间,每50亩一眼机井、每200亩一个生产网格,走上大半个小时也望不到头。“这还仅仅是能看见的,看不见的是每5000亩一支专家队伍和每5万亩一套集气象、墒情、虫情信息测报于一体的综合服务站。”同行的齐河县农业局副局长朱志军说。

据介绍,自2015年开始,齐河采取集中整合项目资金和县乡财政投入相结合的方式,累计投资8.6亿元,推进“农业部80万亩粮食绿色高产高效创建示范区”建设工程,并重点打造提升30万亩核心区基础设施的承载能力和社会化服务水平,确保实现“田成方”等八大生产功能。

“落实藏粮于地战略,高标准农田建设要不断加码。”齐河县县委书记曲峰说。今年,齐河又筹资3.9亿元,在80万亩示范区启动了40万亩提升工程。其中,在胡官屯镇建设固定式“水肥一体化”节水示范片1万亩;在齐河县润丰源农业灌溉专业合作社建设中心支轴式大型喷灌设施为主的示范片两万亩,示范推广节水、节肥、增产的绿色新模式。

齐河的高标准农田建设进程,是德州市深入推进粮食绿色高产创建的缩影。据德州市农业局局长郭平银介绍,截至今年6月,德州已累计建成粮食绿色高产创建项目区268万亩;2015年以来,已整合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土地综合治理、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小农水重点县工程等项目,累计投入23.9亿元。

藏粮于技:推广成套绿色高效生产技术

武城县为民粮棉种植合作社理事长李庆双告诉记者:“这几年玉米价格较低,一斤就七八毛钱,合作社就在节本增效上想办法。恰好,县农业局引进了中国农科院的绿色高效生产技术,化肥、农药和人工都减下来了,每亩产量则稳定在1400斤以上。”

李庆双应用的技术,可概括为“农机农艺八配套、科学播种六融合、绿色防控四结合”。“八配套”即“优质包衣种子+科学播种+绿色防控+化控抗逆+适时晚收+收储减损+全程机械化+全程信息化管理”;“六融合”即“抢时+测土配方肥+增施有机肥+深松免耕+多层施肥+等行密植播种”;“四结合”即“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

据中国农科院作科所研究员黄长玲介绍,应用这项技术,可使玉米生产收到“三减一增”的效果:亩减少化肥使用量10%、农药使用量10%、人工1个左右,同时保证亩产在700到800公斤。

据了解,武城应用该项技术的农户,可节约成本120元/亩;在土壤肥力较好的地块,每亩还可实现增产增效100元,即可增收220元。

“玉米上推广‘八配套、六融合、四结合’,小麦上推广‘农机农艺八配套、科学施肥四精准’,这都是中国农科院最先进的成套生产技术。”武城县农业局局长张学丰说,“而且,这些看似很新的集成技术,全部实现了‘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融合’,农民掌握起来很容易。”

德州市农业局副局长张连臣说,近年来,德州为加快推广先进技术,一是对接农科院所,推行“院地合作”,专门成立了院地合作办公室,国家、山东和德州三级农科院所,在农业部主导的国家农业创新联盟平台上联合开展工作。二是对接新型经营主体,推行“科社合作”,把新型经营主体的规模化经营农田,变成先进科技的示范田和样板田。依靠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德州已成为整建制粮食生产“吨粮市”,近年来小麦、玉米平均单产分别稳定在543公斤/亩、598公斤/亩以上。

全程服务:用“节本+提质”诠释绿色高效内涵

7月3日下午,在齐河县刘桥镇西杨村的田间地头,8台自走式长杆植保机械正在作业。“全村约3000亩地,全部购买了合作社的管理服务。拿本次植保来说,两天就能完成。”村党支部书记、年丰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化庄说,“而且,依靠合作社的统一服务,先进生产技术落了地,每亩地用肥量和用药量,都减少一半以上。”

种粮10亩的村民焦德利介绍说:“自己打药,不算人工,每亩成本接近20元,效果也不好。而合作社提供专业化服务,每亩收费才15元。原先自己种地,一季小麦的生产成本得600块钱。现在,全程托管给合作社,一季的服务费才380元,政府还补贴100元。”

全程专业化服务,让成套的绿色生产技术轻松落了地,不仅让农民“节了本”,还让粮食“提了质”。在武城县,生产环节的全程专业化服务,解决了粮食从种到收的“绿色”问题;25家粮食烘干仓储经营主体,7000吨的日烘干能力,则解决了粮食晾晒储存过程中的“绿色”问题。

张学丰介绍说,自然晾晒的粮食,往往损耗率在10%以上,还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而专业烘干的粮食,含水量均衡、容重高、破损率低、耐储存。现在,很多大企业专门收购经过专业烘干的粮食,收购价格普遍高出晾晒粮0.1元/斤。

靠着这些,德州的种粮大户们才有种粮增收的底气。李庆双今年种粮1100亩,今年小麦平均亩产在1300斤左右,因是为“济麦22”和“鲁原502”繁育良种,收购价为1.35元/斤,一季小麦的亩销售收入就达1755元。正常年份,玉米平均亩产可达1500斤,平均售价在0.8元/斤以上,一季玉米的亩销售收入也有1200元。扣除约1000元/亩的生产成本和800元/亩的土地流转费用,他每亩的种粮纯收入约为1200元。

记者手记

作为整建制的“吨粮市”,山东省德州市是全国粮食生产的老典型了。近年来,作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举措,德州推进“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强化产能建设,提出了“绿色高产创建”理念。在具体的生产实际中,这一理念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高标准农田是基础。机耕路、出水口、排水渠、节水灌溉设备、专业技术服务等,全部送到地头。只有具备这样的“高标准”,其他绿色元素才能顺利落地。

先进生产技术是关键。一套先进的播种机械,可以确保“测土配方肥+增施有机肥+深松免耕+多层施肥+等行密植播种”等成套技术一次性落地;一次植保行为,可以融合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等多项措施……这是绿色生产技术的题中之义。

在确保不减产的前提下实现“节本”。推广精量播种,播种量减少约1/3;发展节水灌溉,实现大幅度的省时、省工、省水;通过精准施肥和施用配方肥,化肥用量减少将近一半;通过专业化植保服务,农药用量节省一半以上……这些都是绿色生产的直接体现。

用优质实现增效,这是绿色的价值体现。先进的生产技术可以提高粮食产量,专业化的烘干仓储可以提高粮食质量等等,这些都是体现绿色生产价值的具体事例。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山东德州:一个“吨粮市”的绿色追求”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70812/55015.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