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国内动态 » 正文

“大同蓝”推进绿色生态发展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08-11  来源:农民日报  浏览次数:82736
内容摘要:北京西北,是大同。大同市地处华北,盆地地形,中国煤都。新中国成立以来,大同以低廉的价格为北京等多地输送优质动力煤30多亿吨
 

 

北京西北,是大同。

大同市地处华北,盆地地形,中国煤都。新中国成立以来,大同以低廉的价格为北京等多地输送优质动力煤30多亿吨。

由于长时间、大规模、粗放式的煤炭开采,造成采煤沉陷区面积多达1687平方公里,使大同市生态环境遭到极大破坏,雾霾是曾经的“常客”。

大同咋样了?

5年来,不少人在问。作为中国煤都,如何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等理念全面落到实处,大同备受关注。

窥一斑而见全豹。山西省环保厅发布了一组令人称奇的数据:2016年,大同市环境空气达标天数为314天,继2013年、2014年、2015年后,再次在全省空气质量排名中位列第一,拥有与过去“煤都黑”印象迥异的“大同蓝”。

一组数据看出了士气——撸起袖子加油干;看出了底气——没有啃不下的“硬骨头”;更看出了心气——大同人憋着一股劲,要把煤都建成转型范本。

大同变了!

山西省委常委、大同市委书记张吉福揭开了巨变的谜底:党的十八大以来,大同市委、市政府切实贯彻生态文明建设理念,主动应对资源型城市转型的严峻挑战,打出一套去产能、调结构、增效益的组合拳,蹚出一条绿色发展之路。

为复盘绿色发展的轨迹,7月3日-17日,记者来到素有“三代京华、两朝重镇”之称的大同,了解大同干部群众推动绿色发展的经历,感悟上下同心的力量和砥砺奋进的执著,探寻“大同蓝”背后的那些人和事。

光伏产业拯救沉陷区

采煤沉陷区治理,是一道大考题。对于这道考题,大同人找到了巧解思路:光伏“领跑者”计划。该计划通过建设先进技术光伏发电示范基地、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等方式实施。

2015年初,国家能源局正式推出光伏“领跑者”计划。同年6月25日,大同市采煤沉陷区获批成为我国首个光伏“领跑者”计划示范基地。大同光伏“领跑者”项目从获批到13个基地并网发电,只用了370天。

为什么如此神速?大家虽然说法不一,但核心意思一致:政府创新理念发挥了巨大作用。从国家能源局、国家林业局到山西省政府,再到大同市政府等相关方面全部秉承绿色创新理念,为光伏示范基地顺利建成而殚精竭虑。

其实,大同市发展光伏产业早有“伏笔”。2013年,大同市开展国际太阳能十项全能竞赛时,就已经为绿色发展谋篇布局,发展光伏产业是最初的动议。

在采煤沉陷区发展集中式光伏电站的设想被提出后,大同市发改委邀请煤炭专家进行论证。专家组调研后认为,采煤沉陷区发展光伏项目基地是可行的。

尽管如此,项目论证初期还是饱受质疑。有人指责在采煤沉陷区发展光伏基地是瞎胡闹。激烈的争论和质疑并未阻止大同绿色发展的脚步。

2015年8月,大同市来了新的“掌舵人”。张吉福从北京市平谷区委书记调任大同市委书记。在完成稳定局势、净化官场生态任务的同时,张吉福的目光始终盯住大同的发展和转型——稳步推进煤都向绿都转型的发展战略。

张吉福多次强调,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态环境质量很关键。今后要用创新发展的理念,加快推进绿色经济发展,不断构筑永续发展的绿色屏障。

在张吉福这个“班长”的带领下,大同市涌现出一批敢挑重担又能挑重担的干部。光伏“领跑者”计划,在大同得到稳步推进。该计划除了给农民土地流转收入外,还在建设工程、造林工程和辅助运行中提供大量就业机会。

今年6月29日,全球首座熊猫光伏电站并网发电。大同县熊猫光伏发电项目经理姚建伟介绍,该电站装机总规模为100兆瓦,25年内可向社会提供32亿度绿色电力,相当于节约煤炭105.6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74万吨。

记者走进山西大同光伏发电监测服务中心,一个巨大的电子屏映入眼帘,屏幕中央的监控视频,正对各个光伏电站实时监控,各种数据一目了然。

大同光伏发电监测服务中心工程师孙志博说,监测中心犹如“最强大脑”,用大数据技术管理整个“领跑者”基地的所有关键数据,为做大做强大同光伏产业增量指明方向,为提升我国新能源产业管理水平发挥着引领和示范作用。

如今,大同光伏“领跑者”项目总投资84亿元,运行期年平均上网电量13.8亿度,标志着我国光伏行业进入先进技术规模化应用阶段,在光伏领跑中创造了“大同模式”。不久的将来,全国会有更多的城市用上来自煤都的新能源。

真抓实干缔造“大同蓝”

上世纪末,大同市流传这样一个段子:“来到大同府,一天四两土,早上不刮晚上补。”2003年到2005年,大同连续3年进入全国污染最严重城市之列。

时至2013年,大同人从统计数据中惊喜地发现,他们所在城市的全年空气质量竟然排名全省第一。在山西、乃至全国多地屡次拉响雾霾警报的背景下,大同不仅没有深陷其中,而且还形成了中国独有的那片“大同蓝”。

在惊羡的同时,也有不少人对“大同蓝”存有探究和质疑的声音。有人说,“大同蓝”来之不易,它是大同市委、市政府铁腕治污、久久为功抓出来的。也有人说,大同地接边陲,工业经济总量不大,“大同蓝”不过是发展不够的代名词。还有人说,大同地势空旷,正对风口,“大同蓝”是风吹的结果。

“大同蓝”究竟是怎么来的?经过记者多日调查走访,综合各方信息得出结论:“大同蓝”不是大风吹来的,而是刮骨疗伤、生态立市干出来的。

——这5年,大同市面对环境污染顽疾主动作为,铁腕治污。

大同市副市长马安全说,曾经以煤为荣的“煤都”,如今大做“去煤”文章,以高端产业链搭建城市发展新的生态骨架,实现发展动力的转换。

数据显示,近两年,大同市积极推进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落实“三去一降一补”政策,化解煤炭落后产能375万吨;优化能源供给结构,全市风电装机165万千瓦,光伏发电装机155万千瓦,分别占山西省的23%和53%。

在大同市南郊区的同煤集团塔山煤矿,记者看到的是“上不露天、下不落地”的现代化煤矿,千万吨级的煤炭生产线都是全封闭式运营。塔山煤矿综采三队负责人史利说,塔山煤矿的自动化综采水平已达到世界一流,生产环节几乎不产生污染,做到资源开采利用最大化,真正实现了“黑色煤炭、绿色开采”。

为留住更多蓝天,大同市空气污染治理力度空前加大,打响“八大管控”战役:控煤、治气、管车、抑尘、减排、治企、预警、取缔“土小”,卓有成效。

“环境执法决不能搞棉花棒、橡皮筋,一旦让步,就会功亏一篑。”大同市环保局工作人员介绍,2016年,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情况下,大同市仍检查企业300家,对66家企业行政处罚699万元,对部分人员进行问责。

——这5年,大同市不惜重金恢复自然植被,不断扩大绿化面积。

有人把大同古城和文瀛湖比作大同的“心”和“肺”,以古城复兴守住大同之“心”,以环文瀛湖生态建设强健呼吸之“肺”,成为342万大同人的夙愿。

2016年,总投资690亿元的27个“环古城”“环文瀛湖”重点项目,涵盖古城开发与保护、旅游会展、科技产业园、新能源等领域。大同在加快城市发展的同时,着力构建生态文明建设新格局,守护蓝天净土。

多年来,大同市按照“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建设理念,引导沙区农民发展经济林,走出增收致富的生态产业新路。目前,沙区林业总产业15亿元,人均增收1500多元。仅阳高县大接杏种植面积就达18万亩,该县东小村镇大咀窑村杏农李飞,通过种植大接杏和卖杏苗,年收入30多万元。

大同市林业局局长张宏东说,通过打造大林业生态片区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大同绿”,不仅有效改善了大同市就地起尘、水土流失严重的脆弱生态,为京津冀地区的生态安全筑牢了坚实屏障,同时也为“大同蓝”的形成打下绿色基底。

——这5年,大同市着力深化改革,构建生态文明制度“四梁八柱”。

没有制度保障,绿色发展理念就是空中楼阁。针对制度建设,大同市构建了“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工作机制,明确由市委书记、市长任环保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出台了环保督察实施方案、水环境整改方案等一批有效制度。

如今,大同市县(区)干部开始真正意识到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的分量,思想上的“雾霾”一扫而空。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用破坏性方式搞发展,不仅逐渐成为共识,更汇聚成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和增长点。

“今后,我们会更加深刻理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思想精髓,决不靠掘取自然资源博取生存,决不靠侵占生态环境推动发展,而是靠重在建设、重在工程、重在项目,坚定不移厚植‘大同绿’,千方百计呵护‘大同蓝’,坚决防止出现‘我们吃饭、子孙要饭’的怪现象。”大同市市长马彦平说。

绿色生活折射美好图景

受访的大同干部普遍认为,生态文明建设绝不是单纯就环境来解决环境问题,而是在新文明观指导下生活方式、社会发展方式等的系统性革命。

70多岁的大同市市民潘大爷,做饭取暖烧了几十年原煤,推行环保型煤之初,他有点抵触。从2014年开始,潘大爷才尝试用起了型煤,认可了这种改变。到2016年底,这种型煤补贴,已覆盖大同市城乡居民2.2万户。

在阳高县大泉山等村庄,正在开展的“煤改电”采暖电气化试点工程,完成后每年可少燃标煤0.64万吨,年减排二氧化硫145.6吨、烟尘218.4吨。

随着生态环保理念日益深入人心,低碳出行者越来越多。在大同火山群国家地质公园,记者站在山巅眺望,一望无垠的火山群上,一排排树木高高矗立,蓝天白云下,满目苍翠。山路上,戴着头盔、骑着山地车的“驴友”不时掠过。

“大同火山群是我国六大著名火山群之一,地处毛乌素沙漠边缘,曾经寸草不生。”全国造林绿化劳动模范赵德清说,“经过多年治理,现在大同火山群周围,天也蓝了,山也绿了,水也清了,人也富了。这就充分说明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个真理。绿色发展绿色生活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必须坚持到底。”

记者与“驴友”聊起“大同蓝”时,“驴友”个个竖起大拇指。他们说,近几年,大同的空气一年比一年好,一年到头几乎都是蓝天白云。以前,大同有条件的人都往外跑,如今周边城市雾霾严重时,许多人来大同“避霾”。

北京人也为“大同蓝”点赞。近期在大同市调研的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张义丰说,大同以前是典型的脏乱差、“乌烟瘴气”,现在是天蓝气爽,空气质量山西第一,两相对比简直是天壤之别,真是个传奇!

大同市旅游发展委员会主任高莹说,从2016年开始,大同市委书记张吉福、市长马彦平多次在不同场合推介“大同蓝”,“大同蓝”已成为大同新的旅游品牌。2016年,大同市入境游人数6.97万人次,国内旅游人数4041.48万人次,旅游收入363.33亿元。不少来自北京和其他城市的人,到大同买房养老。

拥有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大同人的幸福感倍增。如今的大同,无论城市还是乡村,绿色生活都像沁人心脾的阳光雨露,折射出美好的图景。

杨家窑村是个缩影。这个村只有1000多口人,因为集体经济的富足和村民生活的殷实而改天换地,享誉三晋。石窑、瓦房、别墅,见证了杨家窑的变迁。

近观杨家窑,塔山煤矿镶嵌其间,被丛林的葱郁所拥抱,种养业、现代观光农业风生水起。村里种植各类果树和经济林15.6万株,饲养奶牛5000多头,年产“牧童”牌鲜奶2700万公斤,有效带动村民致富奔小康。

贾武是杨家窑村村民,是绿色发展的受益者。他家5口人,住着一栋300多平方米的别墅,屋外绿树成荫、花草争艳,屋内装修雅致、温暖如春。贾武和儿子都在塔山煤矿工作,父子俩一年纯收入二三十万元,日子过得很红火。

“杨家窑村之所以有今天,主要是党的富民政策好,其次是有一套好班子。”杨家窑村村党总支书记郭占君说,“中央提出绿色发展、绿色生活,是民之所望、政之所向。我们结合实际狠抓落实,让生态文明理念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知行合一,方能致远。从理念升华到制度建设、从实践检验到“大同蓝”,大同市闯出了一条有别于其他资源型城市转型的绿色发展道路,生态文明建设正在广泛而深刻地改变着大同经济社会发展面貌。大同市的生动实践,正应了那句话: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

记者手记

到山西大同市采访,最让我感到惊诧的就是“大同蓝”。人们对北京奥运蓝、APEC蓝、阅兵蓝并不陌生,但对“大同蓝”恐怕就鲜有人知。因为大同地处塞北高原,人们更多知晓的是那里的风沙。所以,“大同蓝”是个传奇,但传奇背后的故事更加耐人寻味。

“大同蓝”究竟有多蓝?歌曲《大同蓝》中的歌词写道:“天空有片神奇的蓝/那是中国的大同蓝/大同蓝是高清的蓝/大同蓝是明媚的蓝/绿色发展绿色梦/绿色生活舒心颜/大同蓝/大同天/世界是美美与共大乐园……”

“大同蓝”是大同市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共同守护的绿色成果,更是大同市以山西省转型综改试验区为契机,优化产业结构、加快绿色发展的成果,充分体现了大同上下齐心协力、铿锵前行的精气神。

其实,大同市的做法本身没有太多的独特性,最值得褒奖的就是他们崇尚实干、狠抓落实,同时还积极寻找替代方案,对污染源实行“釜底抽薪”。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如果不沉下心来抓落实,再好的蓝图,也是镜中花、水中月。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大同蓝”推进绿色生态发展”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70811/55010.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