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国内动态 » 正文

武都花椒:旱山梁上花椒红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08-07  来源:中国农业新闻网-农民日报  浏览次数:82301
内容摘要:今年的花椒长得好,我家的三亩花椒陆续进入了采摘期,从外县雇佣的采摘工也来了,大概估算一下能摘个800多斤,按照政府制定的指导

“今年的花椒长得好,我家的三亩花椒陆续进入了采摘期,从外县雇佣的采摘工也来了,大概估算一下能摘个800多斤,按照政府制定的指导价70~80元/斤计算,除去工人的工资,今年能收入5万元。”日前,在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马街镇官化村,谈及今年种花椒的收入,正在艳阳天里忙着采摘花椒的椒农赵二军信心满满:如今,“武都花椒”市场行情好!

跟赵二军一样,在武都的大山里,在骄阳下忙碌的椒农们身旁处处洋溢着浓郁的椒香和丰收的喜悦。而事实上,与当下市场行情看好、花椒身价倍增的情形相比,武都的椒农们也曾有过痛楚的记忆:过去有一段时期,“武都花椒”也曾经历过增产难增收、种植户收益少的“低潮期”。

武都花椒栽植历史悠久,是“中国花椒之乡”。从增产难增收到花椒“红”得紧俏,“武都花椒”何以实现逆袭?对此,深切体会市场行情冷暖的椒农们心底很明白:这些年“武都花椒”名气越来越大,品牌越叫越响,是大家种椒致富的重要原因之一。对此,陇南市委常委、武都区委书记田广慈说,近年来,武都区委、区政府坚持高起点、高标准谋划花椒产业的战略性提升,全力打造“中国花椒之都”,并依托电子商务平台,拓宽花椒销售渠道,提升“武都花椒”品牌的知名度,花椒产业已成为广大群众脱贫致富的战略性主导产业。

山峁沟壑里打造出百万亩花椒基地

地处秦巴山区的武都,山大沟深,土地瘠薄,大部分土地都处在干旱半干旱的半坡地带,人均可利用耕地少,种植玉米、小麦等传统作物收益低下,一旦遇到暴雨、干旱,常常颗粒无收。但是,武都特殊的地理气候条件却十分适宜花椒的生长,这里自古就是优质花椒的故乡,素有“千年椒乡”之美誉。基于此,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武都就以“花椒锁地边”的模式开始起步发展花椒种植。上世纪90年代,武都加快步伐,将花椒列为农村主导产业,并在资金扶持、技术服务等方面建立了激励机制。但是,到1995年全区花椒面积仅为25万亩,花椒产量仅为67.5万公斤,产值为1350万元,人均花椒收入30元。

为了打破瓶颈,实现突破,武都提出了“全民动员,大干三年,覆盖全县,争创全国花椒第一县”的战略目标,拉开了花椒种植规模化发展的序幕。进入2000年以后,武都把花椒产业开发与灾后重建、扶贫开发、长防长治、山区林业综合开发相结合,连片规模建园,整村整乡覆盖。在农业项目安排和资金投放上向花椒产业倾斜,重点扶持私有林业大户,持续带动千家万户发展花椒产业。

昔日干旱半干旱的山峁沟壑,如今成了郁郁葱葱的花椒林。武都区委副书记、区长肖庆康说,经过30多年的不懈努力,武都花椒走过了“零星栽植、地埂模式、荒山开发、规模连片”的发展历程,实现了整村整乡覆盖,其规模也由上世纪80年代初的4万多亩发展到如今的100万亩,覆盖34个乡镇650个村,保存株树6700万株,惠及椒农44万人。

科技支撑强化特色品牌核心竞争力

产业要持续健康发展光有规模显然不行,还得靠品质。“品质是品牌的核心竞争力。”武都区委副书记张书怀说,多年来武都区在扩大花椒种植规模的同时,大做科技文章,提升花椒品质。区里专门成立了花椒技术服务中心,制定了《武都花椒》甘肃省地方标准,并在宜椒区各乡镇都成立了花椒服务站,形成了“区有中心乡有站,户有花椒技术员”的技术服务网络。

“以前我们都是散种的老花椒树,不仅树龄短、病虫害多,而且树身刺多,雇佣外来的‘摘椒客’们采摘花椒的成本也高,咱们种椒的积极性也就不高。”在武都区马街镇,椒农杜万德一边在花椒地里忙碌一边说,“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政府给我们培训花椒树嫁接改良技术,发展新品种‘无刺花椒’,寿命长、产量高、品质高。现在大家都掌握了嫁接技术,花椒籽粒大香浓,花椒树身上刺也少,也好采摘,家家户户都愿意种。”

“‘无刺花椒’由八月椒嫁接改良而成,以树枝树干无刺或者少刺而得名。”武都区花椒中心主任赵元慧告诉记者,为了向椒农推广花椒优良品种嫁接技术,武都在34个乡镇和3个街道分三类建设了84万亩花椒种植示范区,还联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提供技术保障。通过提高科技管理水平,加强园区树势整形修剪、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防治、嫁接改良等措施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增加农民收入,带动了周边乡镇花椒产业健康发展。

记者了解到,为了让椒农掌握科学种植管理技术,促进花椒产业快速健康发展,武都区每年冬季都要开展以“五个一次”为主要内容的全民花椒科技综合管理,并为乡(镇)、村干部举办花椒管理培训班,乡(镇)村干部经培训考核过关后又纷纷深入田间地头,手把手教给农民花椒病虫害防治、修剪、嫁接、施肥灌水和农药使用等科学管理技术。

农业科技的推广应用,使“武都花椒”的品质特点更加突出、品牌影响力得到显著提升:2011年注册了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12年被批准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13年获得“武都大红袍”和“武都八月椒”林木良种称号,同年,“武都花椒”被确定为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上榜产品……

品牌让武都花椒在市场上“站稳脚跟”

“武都花椒”品质好、产量大,但也并非“皇帝的女儿不愁嫁。”过去曾有一段时期,由于劳动力价格提高,花椒种植成本刚性上升,收益减少,武都当地农民种植花椒的积极性一度受到影响。加之市场运行不规范,花椒市场的中转环节较多,部分外地客商、当地收购大户压低花椒价格,种植户的收益日益下降。产业上规模、品质优异的“武都花椒”,在产后通市场的环节,遭遇了营销困难,种植户增产难增收的情况屡屡出现。

对此,武都区委、区政府反复研判武都花椒产业在全国花椒产区中的优势和短板,准确决策,成立了区级花椒营销协会,在34个产椒乡镇成立了花椒乡级营销协会、村级营销协会,组建了花椒市场四级联合监管团队、花椒信息服务组。

花椒开市以后,武都采取花椒市场督查组、市场监管组与乡镇、营销协会四级联动,扎实开展花椒市场整治工作。此外,每年到了花椒收获季节,武都区都会举办“花椒产销对接暨经贸洽谈会”,以花椒为媒,吸引八方客商,提升“武都花椒”品牌知名度,实现产销紧密对接,做到稳价升价,力求把武都建成全国最大的优质花椒集散中心、价格形成中心和信息发布中心。

如今,“武都花椒”已实现了在全国县级主产区中“种植面积第一、产量第一、产值第一、品质第一、农民收入占比第一”的骄人业绩。质量的提升和品牌的打造,让“武都花椒”在风云变幻的市场上“站稳了脚跟”:“武都花椒”的产值从2011年的13.5亿元增长到了去年的20亿元。“今年花椒产量将达到2200万公斤,花椒销售指导价为每斤70至80元,预计产值达33亿元。”武都区花椒中心的工作人员介绍,武都花椒已经占有国内红花椒市场四分之一份额,其产量、上市量也决定着全国花椒市场的供求关系和价格走势。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武都花椒:旱山梁上花椒红”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70807/54980.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