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北方地区重要的南美白对虾苗种生产基地,长期以来,大多数育苗企业以引进种苗、繁育土苗的传统模式经营,造成产品同质化严重,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呈“双低”。为破解这一难题,黄骅市紧紧围绕市场需求,把提高供给质量作为主攻方向,从提升育苗企业技术水平和产品附加值入手,大力扶持以金汇、恒泰、鑫海为代表的育苗龙头企业,成功创建国家级健康养殖示范场8家、国家级三疣梭子蟹原种场1家、国家级南美白对虾良种场1家,推动全市水产育苗业从传统模式向自主研发“一代种苗”转变。抗病力强的新型苗种不但迎合了养殖户的市场需求,也提升了黄骅市水产养殖业的抗风险能力和整体效益,让养殖户们的“腰包”更鼓了。
而在黄骅市大源水产养殖公司,有着20多年水产育苗经验的负责人王德彬已经为下半年的工厂化养殖忙碌起来,制定养殖池消毒改造方案,购置养殖池消毒材料。当被问及为何涉足工厂化养殖时,这位性格直爽的渔家汉子难掩脸上的兴奋:“以前育苗场每年除了进行3个月的育苗之外,还有将近9个月的闲置期,这是很大的浪费。现在利用这段闲置期反季节养殖对虾或者牙鲆,我们企业养殖水面有3500平方米,仅此一项年利润就能超过400万元。”在王德彬的带动下,当地40多家育苗场投身到工厂化养殖中来,掀起了一股育苗企业转战工厂化养殖的热潮。
与企业的工厂化养殖不同,南排河镇张巨河村渔民刘淑春更中意小棚养殖。“小棚投资小、效益高,就是技术要高出传统露天坑塘养殖一大截”,刘淑春说。今年3月,他承包了村里的110座小棚,养殖起了南美白对虾。到6月底,第一茬成虾已全部出水并销售完毕,初步估算,每个棚收获对虾一千斤,总收入超过一百万元。这样的收益,让经历过出海捕鱼,见过大风大浪的刘淑春也颇为感慨:“盐碱地上盖大棚,不种蔬菜‘种’海鲜。以前连想都不敢想的事,在我们渔村实现了。”
近年来,黄骅市根据自身产业基础,瞄准市场调结构,走集约化发展、产业化经营的现代渔业发展道路,推动以水产育苗业、工厂化养殖业、海产品加工业等为代表的现代渔业全面开花,现代渔业正日益成为引领黄骅市产业转型升级和渔民转产转业的新引擎。目前黄骅渔区养殖规模达5.3万亩,年产值达12.77亿元,直接提供就业岗位5000余个。越来越多的渔民像刘淑春一样,离开渔船走进“海鲜工厂”,走上了一条增收致富的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