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国内动态 » 正文

临潼番茄种植产业将“三方”变得更甜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07-31  来源:中国农业新闻网-农民日报  浏览次数:82312
内容摘要: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从上个世纪80年代起便开始发展番茄制种产业,如今,部分品种已经达到了国际同类水平,而全区更是形成了28家番
 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从上个世纪80年代起便开始发展番茄制种产业,如今,部分品种已经达到了国际同类水平,而全区更是形成了28家番茄育种、研发、种子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番茄制种企业,番茄种子市场日益壮大。不过,临潼区并没有停留于简单的种子研发和销售。近年来,以西安市番茄研究所为代表的一些机构正尝试向番茄产业链的下游延伸,将番茄制品加工、番茄休闲旅游纳入进来,变简单的制种为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探索出了一条制种业发展的新路。
902-1605101JA1A7

提起番茄,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其清甜的口感,而作为番茄的来源,番茄制种又对番茄的发展起着关键作用。陕西省临潼区因其所在关中平原的气候优势,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发展番茄制种业以来,不断调整发展思路,目前已形成了6000亩的稳定制种面积,制种水平也达到国内领先。近日,记者走进位于临潼区的西安市番茄研究所(以下简称“研究所”),通过这里的变化来看看临潼的番茄制种到底有多“甜”。

品种甜——打破国外品种垄断

张超和赵军贤夫妇俩是研究所的负责人,每天不到六点,他们就钻进棚里开始一天的科研工作了。“把科研搞好,就是为了培育出老百姓爱吃的品种,品种质量始终是竞争力的保证。”张超表示。而最让夫妇俩得意的,是一个叫“粉提”的小番茄品种。

“过去,国内的小番茄被来自日本的品种垄断,虽然种子价格卖得高,但种出来的番茄却容易裂果,口感和质量并不能很好地体现品种价值。”赵军贤告诉记者。“粉提”的诞生,正是在日本品种的基础上,经过六年时间不断改良而来。据了解,“粉提”最大的特点就是可以“串采”。“普通的小番茄由于不耐热、易裂果,必须一粒一粒尽快采摘以保证口感,而‘粉提’可以做到一整串番茄一起采下来还不影响品质。”张超告诉记者。

“小番茄想要做到‘串采’并不容易,既要确保口感好、抗性好,还要耐储运,这在国际上都是比较少见的。”先后在德国拜耳、阿根廷BAS-SO种子公司工作了近20年的北京博收种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晓升认为。“串采”的出现打破了国外品种的垄断,也让番茄售价有了大幅提高,“如果论个卖,一斤只能卖6块钱,而一串一起卖,一斤就可以卖到10块钱。”赵军贤给记者算了一笔账。

为了确保好品种的品质得以延续,研究所还建设了“西优现代农业示范区”(以下简称“西优园区”),通过变露地制种为大棚设施制种,进一步提升品种质量。

农民甜——既教种什么又教怎么种

制种业的发展受益的不仅仅是一个又一个好品种,农民也跟着沾上了光。梁欧和李敏娃是西优园区所在的照渠村的村民,过去,由于家里缺少耕种技术和劳动力,像她俩这样的当地妇女很难有什么收入。研究所的到来,不仅流转了土地,帮她们解决“种什么”的问题,还把照渠村二十多个类似情况的妇女吸纳进来,教给她们制种番茄培育知识,让她们也掌握了“怎么种”的技术。现在,梁欧已经可以独立完成制种番茄的定制、授粉以及后期管理等各项工作了。除了固定的工作岗位,西优园区还在制种季期间提供500多个临时的工作岗位,让更多的农户分到制种的“蛋糕”。

当然,临潼制种番茄的影响力没有仅停留在临潼。在离西优园区200公里的安康市旬阳县小河镇寨子沟村,有17户贫困户把荒废了多年的坡地利用起来,开始种植商品番茄。寨子沟村位于秦岭的群山之中,缺少主导产业始终是制约村经济发展的瓶颈。研究所了解到村里的情况后,特地到寨子沟村实地考察。“我们发现这个村属于山地气候,早晚温差大,海拔适中,非常适宜番茄的生长。”赵军贤告诉记者。

看到了种植番茄的潜力,村里流转了93亩土地,成立了番茄种植合作社,研究所则拿出了新培育的高产品种,仅去年一年时间,合作社农户的户均收入就从2000元增加到了3500元,成功脱贫。

“但是,第一季番茄收获后,由于交通不便耽误了运输,很多番茄都烂在了地里。”村支书赖开芳告诉记者。眼看着大把的增收机会被泥泞不堪的路耽误掉了,这可急坏了村民。很快,村里决定集资修路,农户少则几十元多则上百元,村里的连户路总算开修了。“种植番茄不仅让农民的钱袋子鼓了,也让拖了十多年的修路计划提上了日程。”在谈到番茄给村里带来的变化,赖开芳表示。

产业甜——让番茄每一处都不浪费

在西优园区里,记者看到,一座十多米高的“温室大棚”正在紧张建设。普通的大棚都是一层楼的高度,这里的大棚为何要盖这么高呢?原来,这并不是普通的大棚,在向阳的一侧,无土化育苗既为科研提供了平台,也是一个特色游览项目;而在背阴无法种植番茄的一侧,则正在修建集博览、餐饮、住宿于一体的番茄文化园。

“市场上的优秀品种越来越多,如何应对冲击保持对消费者的吸引力?向制种业的下游延伸是我们的思路。”赵军贤表示。在科研创新的支撑下,研究所在西优园区内开设了基于制种番茄种植的观光项目,游客不仅可以采摘品尝新品种番茄,还可以体验种植过程。

传统的制种企业,种子生产出来,果肉、根茎部分往往被当做肥料抛弃掉了。“番茄本身就很好吃,如果只为了取种子而牺牲掉了果肉,未免有些太浪费。”赵军贤说。正是在这种思路的指引下,研究所又跟加工企业开展合作,在西优园区内引进了一条番茄酒生产线和一条番茄醋生产线。“我们还在研究从番茄茎中提取抗癌元素加工成药剂,让番茄的每一处都不浪费。”赵军贤表示。

在临潼,像西优园区这样汇集了番茄制种链上一二三产业的企业不在少数。近年来,随着种子行业更多的从追求量向提高质转变,临潼的28家番茄育种企业都在相继摸索出路。据了解,临潼区财政每年都会拿出500万元专项扶持资金,鼓励企业以番茄制种为依托,向产业链两端延伸。未来,临潼区将以万亩制种基地建设规划为基础,逐步打造集科研、精深加工、文化拓展于一体的番茄制种产业新格局。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临潼番茄种植产业将“三方”变得更甜”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70731/54924.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