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国内动态 » 正文

青海海晏:发展生态畜牧,促进民俗旅游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07-28  来源:中国农业新闻网-农民日报  浏览次数:83162
内容摘要:越是美丽的地方,贫困就越容易被人们忽略。河清海晏,除了壮美的风光,还有那传唱多年的动人民歌。在那遥远的地方,是那美丽的金银滩
 越是美丽的地方,贫困就越容易被人们忽略。河清海晏,除了壮美的风光,还有那传唱多年的动人民歌。“在那遥远的地方”,是那美丽的金银滩大草原。然而,这片美丽的土地却是集多民族聚居、农牧结合于一身的典型西部高原贫困县。2016年,海晏县建档立卡贫困户811户2505人,脱贫难度大。怎么办?依靠发展生态产业才能真正拔穷根。

近日,农业部在青海西宁召开产业扶贫暨农业援青现场观摩会,农业部副部长余欣荣在会上指出,相较于其他地区,深度贫困地区农业产业发展水平更为滞后、产业带贫能力更加薄弱,是产业扶贫短板中的短板、硬仗中的硬仗。要紧紧依托资源优势,放大生态经济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真正把比较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和后发优势,切实助力脱贫攻坚。
 

QQ截图20170728100009

 

发展生态畜牧业,转方式提层次谋发展

在海晏县青海湖乡塔列村,2015年村里共有贫困户32户71人,而如今仅有3户9人。29户62人摆脱贫困除了国家强大的精准扶贫政策外,最关键的还在于村里生态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几年前,虽说村里草场丰美,牛羊成群,但是传统且粗放的养殖方式与经营方式,并没有给牧民带来太多收益。

李发德作为村里的能人,2013年带领村里有意愿的村民组建了生态畜牧业合作社,并动员大家将草场、耕地、牲畜等生产资料入股合作社,为的是破解以往传统养殖经营虽有资源却收益甚微的难题。目前,塔列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已整合全村草场2.88万亩、耕地4726亩和牲畜4800头,入股总资产达601.8万元。2016年,合作社收入达297.5万元,入社社员人均收入1.7万元。

合作社理事长李发德告诉记者:“一方面合作社实现统一养殖、统一经营,生态保护优先,又充分挖掘资源潜力,生产效率大大提高,经济效益有了明显提高;另一方面,通过股份合作,实现村民变股民,享有保底收益和分红。有了生态畜牧业的强大支撑,全村脱贫早就不是什么难事。”

脱贫攻坚中,海晏县把产业扶贫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加强顶层设计,注重优化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始终把生态畜牧业作为转变群众观念、推广高效养殖技术、促进草畜平衡和实现精准脱贫的重要手段,构建了“1+1+6”的生态畜牧业助力脱贫攻坚政策支撑体系。

海晏县县长苏东曲说:“依靠发展生态畜牧业实现精准脱贫,‘塔列模式’是全县产业扶贫的典型之一,我们正在向全县推广,引导贫困户将生产要素折价入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现资源变资产、农民变股民,努力探索走出一条以生态畜牧业助力脱贫攻坚的新路子。”

废弃物循环利用,重生态看绿色增效益

走进青海环友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有机肥生产车间,一股浓烈的气味弥漫开来。公司负责人沙治兵告诉记者,这些有机肥的原料全是周边农牧民和养殖场的羊板粪,虽然气味难闻,但它不仅是农田耕地的好肥料,而且还是当地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好帮手”。

据记者了解,公司自2014年运营以来,主动参与产业扶贫工作,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贫困户)”的模式,与海晏周边120户养殖户(其中贫困户39户)签订收购协议,集中收购畜禽粪污等原材料,不仅实现了畜禽粪污变废为宝,同时也为当地贫困户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

仅2016年,公司牛羊粪收购资金总量达1200万元,平均每户获得10万元左右的经济收入。同时,解决了海晏县周边地区45户贫困户就业,直接受益120人,间接受益近千人。沙治兵说:“对在公司工作的贫困户员工我们实行保底收入,每天至少120元,即使遇到停水停电公司不开工的情况,工资也照发。同时,冬季工厂停工的3个月里,还会给贫困户员工发放生活补助,让他们有一份稳定的收入。”

对于在工厂里有稳定工作的贫困群众来说,贫困已经不再是让他们发愁的事情。而对于那些没有稳定工作和稳定收入的贫困群众来说,沙治兵有一句忠告,就是只要你够勤劳。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按照两天给厂里送一车羊板粪(5立方米)计算,除去收购、运输成本,每立方的净利润是30元,一个月可以送75立方米,一个月下来就能挣到2000多块钱,也很可观。

废弃物循环利用要的就是生态、绿色和对贫困群众的带动。今年,该公司又在海晏县三角城镇开展整镇扶贫工作,为14家养殖场提供粪污处理设备等。同时,为该镇1万亩耕地无偿提供有机肥,真正让贫困群众获得实惠。

民俗旅游促脱贫,创模式建机制注活力

7月的金银滩草原风光旖旎,达玉部落民俗村里游客络绎不绝。除了欣赏草原美景,游客们还能亲身感受藏族民俗文化。达玉部落是由不同地域的藏民族群体汇聚形成的一个土著游牧部落,系青海藏族游牧部落“环海八族”,而达玉部落民俗村就是在此基础上形成了集特色民族文化体验、宗教观光、草原休闲等为一体的多功能景区,同时也是海晏县政府依托海北达玉部落文体旅游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发展的旅游扶贫项目。

除了发展旅游,达玉部落民俗村还与海晏县445户贫困户和5个村级专业合作社建立了利益联结机制,通过“救助式、帮扶式、激励式、引导式”扶贫,实现定向包户长效帮扶。达玉部落民俗村负责人格桑尖措认为,靠着传统藏族民俗文化发展起来的旅游产业,就应该回报当地牧民群众,尤其是贫困群众,最终要大家一起致富奔小康。

为了能让贫困群众参与扶贫产业,达玉民俗村采取“贫困户直接参与、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方式,让45户贫困户直接参与经营旅游服务驿站,实现户均增收2000元;3户贫困户通过直接参与文化产业园相关项目,实现户均增收2100元;为4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免费提供价值5000元的旅游景区食品区、工艺品区及藏饰品区摊位,依托景区摊位户均实现增收1.2万元。

海晏县金滩乡光明村45岁的张宋玲就是经营景区摊位的贫困户之一。今年6月初,张宋玲被乡政府安排到民俗村里干起了手工艺品买卖。她告诉记者:“这段时间正是旅游旺季,一天能接待很多游客,生意自然也差不了,算算一个月差不多能收入3000多元钱。”张宋玲现在的想法就是把挣来的钱先还治病欠的账,等还完账,脱贫就不远了。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青海海晏:发展生态畜牧,促进民俗旅游”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70728/54910.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