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国内动态 » 正文

吉林:金融改革“死资源”变“活资本”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07-24  来源:新华社  浏览次数:82335
内容摘要:前不久,吉林长春市九台区兴盛粮油收储有限公司用取得的沐石河镇杨树村老村舍地块使用权作抵押,从当地农商行贷款26万元用于玉米
 前不久,吉林长春市九台区兴盛粮油收储有限公司用取得的沐石河镇杨树村老村舍地块使用权作抵押,从当地农商行贷款26万元用于玉米收购,这成为吉林省第一笔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抵押贷款。

吉林是农业大省,随着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不断推进,近几年省内各金融机构积极跟随相关试点,创新农村金融产品,盘活农村“沉睡”资产,解决农民贷款难问题。

由于交通闭塞,吉林东部长白山区深处一些村落多年来经济发展困难,多数年轻人外出务工。图们市月晴镇马牌村紧邻边境,因劳动力逐渐减少,不少村民将土地以低廉的价格租出去。“我们村的水田特别适合种水稻,不好好利用可惜了。”这几年宇日种植专业农场负责人崔明宇一直盘算着再流转些水田,买些水稻加工设备,扩大经营,“可手里没钱啊”!

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后,吉林省积极探索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短短两三年时间,这一试点在吉林各县市快速推开。

去年8月,崔明宇用合作社202公顷土地的经营权做抵押,从图们市农业银行贷款95万元,购买了加工设备,建了厂房。“真没想到用土地就能做抵押,有了这笔贷款,今年我就可以自己加工大米了。”崔明宇指着厂房里的加工设备说。

目前,吉林省实现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县域全覆盖,截至2016年,共发放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9.79亿元,抵押土地面积63.7万亩。

为进一步强化金融对农业生产的支持,近年来吉林省各级政府积极与金融机构合作,通过成立风险补偿基金,建立政府增信机制,降低银行放贷风险承担,支持农村产业发展。

吉林省和龙市和兴村曾是有名的贫困村,全村500多村民只留下200多“老弱病残”留守村中,而这其中有62户共137人为贫困户。

但从去年至今这一年多的时间,和兴村的贫困户正依靠村里的灵芝产业告别贫困。“村里最后的16户贫困户也将在今年实现脱贫。”村书记姚兴山说。

两年前,从事木耳种植多年的和兴村村民洪兴盛看好灵芝的市场前景,打算发展种植。“我家除了几亩耕地,还有500亩林地,银行说林地难变现,都不愿意给我贷款。”洪兴盛说。

2016年,和龙市政府出资847万元成立风险补偿基金,建立增信机制,有了政府风险补偿基金的支持,金融机构便可放开手脚,给予农民更大的支持。去年,洪兴盛用自家难以变现的500亩林地作抵押,贷款200万元,发展灵芝产业。洪兴盛还将灵芝菌段分给贫困户,把种植技术教给村民,带动村民共同致富

在洪兴盛的指导下,村民洪会连在自家院子里种下1000个灵芝菌段。洪会连告诉记者,今年9月份就能收获,估计能挣2万多元,今年不仅能脱贫,还致富了。

目前,吉林很多县市建立了政府增信机制,不少农民用大棚、农机、厂房等以前很难作为抵押品的设施成功从银行拿到贷款,扩大生产经营。

从农地到林地,从农机到大棚,农民手里的“死资源”正通过不断推进的农村金融改革变成金灿灿的“活资本”。

截至2016年末,吉林省涉农贷款余额6110.2亿元,较年初增长15.7%,高出全国平均增速6.8个百分点。同时,吉林省积极引导各金融机构“下沉”,打通农村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截至2016年末,金融服务已覆盖8692个行政村,占全省行政村的93.76%。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吉林:金融改革“死资源”变“活资本””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70724/54867.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