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森林康养在国内国际都已成为热门话题。这不仅体现了发展水平的提升,也体现了人类对健康的美好追求。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大力改善森林康养等设施条件,利用“生态+”等模式,推进农林业与旅游、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这预示着森林康养将成为林业发展的新业态、新方向,林业产业转型升级进入了4.0新时代。
近日,2017年生态文明实验区贵阳国际研讨会在贵州省贵阳市举行,其中的“大生态+森林康养”研讨会十分引人关注。与会专家表示,要全面科学地认识森林康养的丰富内涵,用理论创新和政策引导推进森林康养事业。
经济社会发展的
客观要求
2016年,林业有关部门进行了一次社会调查。在受访的5839人中,“愿意”和“非常愿意”接受森林养生服务的比例达到93%;86%的受访者表示,对森林养生基地“感兴趣”或“非常感兴趣”;近93%的受访者认为,森林“清新的空气”是最重要的吸引力之一,其后是“自然的宁静”“迷人的风光”等。
在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刘东升看来,这充分反映了社会公众对森林康养的高度关注。通过发展森林康养来维护和改善国民身体素质,把健康行动与休闲游憩结合在一起,把放松心情与改善体质结合在一起,这是非常受公众欢迎的一种养生方式。发展森林康养事业,可以在推动由疾病治疗向健康管理转变中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并且,十八届五中全会把建设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
对此,刘东升表示,森林康养是生态文明建设和小康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发展森林康养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事实上,这些年我国以森林、湿地、荒漠和野生动植物资源为依托的森林旅游业发展得很快。2016年,森林旅游游客量达12亿人次,占国内旅游人数的27%,创造社会综合产值达9500亿元。森林旅游成为继经济林产品种植与采集业、木材加工与木竹制品制造业之后,年产值将突破万亿元的第三个林业支柱产业。
森林康养大发展的序幕已经拉开。如何做好这篇大文章,如何使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刘东升认为,坚持新的发展理念是推动森林康养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要坚持创新发展,在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理念和做法的同时,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发展森林康养事业。
起步阶段面临诸多问题
对于森林康养,北京林业大学校长宋维明感触颇多。他指出,我国的森林康养产业目前仍然处在探索的起步阶段,还面临着诸多问题。
“森林康养在中国还是个新生事物。森林康养的健康、科学、快速发展的前提是正确的认识和科学的解读。目前,对于森林康养的内涵、外延以及与林业发展的关系等,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解读,虽然有一定的道理,但大多是强调的一个方面,而忽视了另外的方面。”中国林业经济学会副理事长陈建成说。
由于森林康养是新兴的绿色产业,其理论体系构建、政策制度设计、科技支撑引领都相对滞后,成为制约森林康养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
宋维明介绍,森林康养是从国外借鉴引进而来,理论框架建设相对薄弱,导致行业内部对森林康养基础理论的系统把握不足、共识度还不高。学术界对森林康养的科学、准确内涵没有形成能达成共识的界定。
不仅如此,各地发展森林康养产业实践规模偏小、模式单一、产业化程度较低、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也很突出,加之对森林康养、森林疗养、森林养生等概念的认识不清,凸显出科学理论支撑的重要性。
“因此,系统梳理理论逻辑脉络,尽快构建系统化、中国化的森林康养理论框架体系已迫在眉睫。”宋维明说。
他提出的具体建议之一是积极构建多部门协同的森林康养政策体系。森林康养产业的链条长、辐射多个行业,需要形成政策合力,并且坚持多学科交叉融合加强森林康养的科技人才支撑。
不过,一切的前提都要以生态保护优先。绿水青山是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的重要环境资源基础。发展森林康养行业,不仅要可持续利用绿水青山提供的良好环境资源,更重要的是要坚持生态保护优先,陈建成进一步表示,研究森林康养,要和生态系统、文明体系紧密联系起来。森林康养、生态系统、文明建设是三位一体的。要用森林可持续经营理论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论指导森林康复,真正实现森林越采越用越多。要用习总书记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指导,在确保生态优势的基础上推进林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