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大型养猪场,抓住2014年衢州打响铁腕“治猪”治污的契机,利用科技创新,通过对生猪排泄物的科学化处理生产有机肥,既“把猪屁股擦干净”,让养猪场污水一滴不外流,还在猪价疲软时,靠卖有机肥赚了钱。如今,卖出了猪肉价的猪粪,成了人见人爱的“金饽饽”,供应甚至出现紧张……
每天清晨,朱有标的十几台吸粪车,陆续驶进浙江省衢州市龙游县各个规模养猪场。这个县至少一半的猪尿猪粪,被“吸”入他创办的开启能源公司。
在6只巨大的发酵罐,以及一连串粗壮的管道中,这些排泄物经历固液分离、厌氧发酵和脱硫过滤。固体制成有机肥,液体变成沼液,沼气直接用于发电。沼液继续浓缩,最后成为液态肥和纯净水。
介绍完排泄物如何被“吃干榨净”,朱有标拧开过滤管的阀门,接出一杯尚带余温的水,凑近嘴巴比划了一下说:“直接喝一点问题没有”。
环保的力量让猪粪成了“金饽饽”
衢州是浙西生态屏障和钱塘江之源,肩负一江清水送杭城的使命,但这个市生猪存栏量一度超过700万头。一头猪每天的排泄物,按6个成年人计算,等于全市多出4000万人,局部环境问题突出。
2014年,衢州开始铁腕“治猪”,强力推进禁养限养区养殖场(户)关停退养。生猪饲养量减半,千家规模养殖场全部完成标准化改造。
为了提升生猪粪便的处理能力,衢州总结推广各种生态消纳模式。朱有标构建了“猪粪收集—沼气发电—有机肥生产—种植业利用”的“开启模式”,在一个县域内实现排泄物统一收集和电热肥三联产,成为明星模式。
距离开启能源公司不到一个小时车程,养殖户吴国雄刚刚和朱有标续签了供粪合同。
身着棉麻质地的休闲服,气定神闲地摆上功夫茶,40多岁的吴国雄看上去很放松。
新修建的高铁,从猪舍斜上方呼啸而过,并没有让里面的2000多头猪躁动不安。
“蓄粪池里快满的时候,我就打7684110这个号码,他(朱有标)就会派车过来拉。”吴国雄说,政府对粪便处理要求非常严格,如果自己投资处理,肯定吃不消,现在他可以一门心思养猪。
“这种模式特别好,算是资源共享吧,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这位养猪场老板补充说。
把猪屁股擦干净,让养猪场污水一滴不外流,朱有标实现了这个目标。为了配合这个目标,开启能源已经达到60万头生猪的粪便处理能力。
实际上,衢州很多大型养猪场,通过对生猪排泄物的科学化处理生产有机肥,在猪价疲软时,靠卖有机肥赚了钱。卖出了猪肉价的猪粪,成了人见人爱的“金饽饽”,甚至出现跨县购粪的局面。
“胃口”最大的开启能源公司,已经感觉有些“吃不饱”。“我已经找到了一部分替代品,具体是什么,现在可不能说。”在猪粪供货问题上,竞争日趋激烈。
和猪粪打了十几年交道,朱有标尝到了甜头,也吃过苦头。他原本有两个股东,都逼他回答同一个问题:人和粪,到底选谁?朱有标都选择了后者。
第一次是在2006年,猪价一路走高。当时已经开办了猪场的朱有标,和很多养猪户一样,赚得盆满钵满,每天有几拨人来收购种猪。
看到粪污水横流,臭气熏天的情况越来越严重,朱有标意识到必须上马环保项目。“当时的想法特别简单,再这么干下去,这个行业肯定要完。”
同行笑话他,他就反驳,“以后不是看谁把猪养好,而是看谁把猪粪处理好”。打完了嘴仗,朱有标开始筹集资金,这个粪便处理项目,保守估算也要投资2000万元。来自台湾的股东一听就放弃了。
开启能源公司项目投产后,每天要产生大量沼液。当时没有其他渠道,就往田地里流。附近村民看到了投诉,“你朱有标还说要搞环保,现在自己也乱排污。沼液是很好的肥料,但村民一看黑乎乎的液体流进地里,就担心有毒,怎么办?那就继续搞沼液浓缩。”
朱有标首先提出在公司周围流转40亩土地建造沼液池,然后再慢慢购置设备进行技术升级,这又是一笔巨大的环保投资。
“他(第二个股东)对我说,你还要搞这个浓缩,企业迟早会被你搞死。”朱有标回忆说。就这样,第二个股东也撤走了。
前后花费上千万元,现在,开启能源公司已经把沼液浓缩技术做到了第五代。浓缩液稀释500倍后,颜色和清水一样,还可以加入各种配方,供养不同作物。浓缩液还便于运输,为走出衢州进行销售打下了基础。
环绕公司的生产区,是连片的茶叶、水稻和水果,用自家产的有机肥施肥,用猪粪分离出的纯净水灌溉。满眼的郁郁葱葱,将厂区包围在绿色的海洋中。
将“有机”进行到底
为了进一步扩大有机种植规模,朱有标又成立了龙游丰享家庭农场。流转土地5000余亩,分别在溪口镇、詹家镇、塔石镇等地设立种植基地,用有机肥种植水稻、果蔬、油菜等十余种作物。他甚至把“有标”注册成了商标。
有机肥的销售,也是朱有标担心的问题。固体有机肥的销量还没达到预期,液态配方肥马上就要上市,他的眉心拧成了疙瘩。
向来在微信朋友圈寡言的朱老板,开始频频发声,呼吁提高有机肥的使用量,为子孙后代留下一片净土。
遇到来公司视察调研的各级领导,朱有标也会适时提出,希望政府出台更多政策,推广有机肥的使用。
朱有标的心病,龙游县最大的种粮大户董红专很懂,这也是他的“痛点”。
两人的老家在同一个乡镇,私下关系也不错。朱有标的有机肥,已经用在了董红专400亩的有机水稻田里。
老董一共承包了4500亩水稻,种植有机水稻属于“投石问路”,这条路显然并不好走。去年产出的有机大米,自己吃了一些,也送了一些,其余就和普通大米一起掺着卖了。
他细细地算了一笔账:“在超市里,普通大米2元钱一斤有的赚,有机大米10元钱一斤只能保本,口感没差别,你说咋弄?关键是大家一看有机两个字,都会问,是真有机还是假有机?”
有机大米是虫子嘴巴里面剩下的一点粮食,产量不到普通大米的一半。由于不使用化肥,一亩田需要使用300元有机肥,而化肥只用75元……在这位种粮大户眼里,有机好是好,就是成本高,市场认可度也不够,有机种植还要走很长的路。
尽管如此,依然有很多企业对朱有标的企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来自江西的一家上市公司,甚至拿出5亿元和朱有标合作。
这几年想找他合作的人很多,有些是想复制“开启模式”,有些是想合资建厂,有些想直接邀请朱有标去开分公司。
“我也想走出去开办河南开启、福建开启、江西开启。”身材消瘦的朱有标,一提到合资合作,两眼瞪得滚圆,既充满憧憬,也充满担忧,“对于技术标准,我肯定不愿意妥协。”
事实上,开启模式的推广,有赖于龙游全县域的支持和配套。此外,衢州历经多年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大家对环保的自觉,是开启赖以生存的基础。离开了配套,离开了环保意识,开启很难扎根。
“对于猪粪的处理,我走得太快。正因为这样,我看到了别人没看到的问题。”朱有标说,这么一想,他还是准备做好内功,为走出去继续蓄力。
生猪无序养殖的那几年,朱有标从不吃街上卖的小笼包。他经常回忆小时候的味道,那时粮食是有机的,蔬菜是有机的,没有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和抗生素,连猪粪都没那么臭。
中午饭时间,食堂师傅特地做了一道红烧肉。他夹起一块红烧肉对员工说,“这个猪肉,就是我小时候尝到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