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国内动态 » 正文

食用农产品不合格多因源头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07-01  来源:北京商报  浏览次数:81648
内容摘要:从田间到餐桌,源头成为食品安全监控的关键。6月29日,北京商报记者从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以下简称连锁协会)了解到,通过分析食品
       从田间到餐桌,源头成为食品安全监控的关键。6月29日,北京商报记者从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以下简称“连锁协会”)了解到,通过分析食品的不合格问题,发现出现食品不合格的原因多来自于生产、种养的源头,同时建议零售企业、监管部门应加大对源头的管控。

调研结果显示,预包装食品、食用农产品占不合格产品总批量的79.01%;该部分产品出现不合格的情况,可能直接来源于源头供应商管理。另外,现制现售和散装食品占比20.99%;该部分不合格产品出现不合格情况,可能来源于散装食品供应商和零售企业自制商品管控不佳,以及储存不当造成的商品不合格。与此同时,食品添加剂、农兽药残留、重金属污染是食品安全的重灾区。

2016年前三季度,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以下简称“食药监总局”)在流通环节26家零售企业门店食品抽检中共发现443批次不合格,其中,预包装食品占比65.69%,散装供应商以及零售企业现制现售占比20.99%,食用农产品占比13.32%。对此,食药监总局委托连锁协会对涉及的情况进行调研分析。而根据此次的结果,比起复杂的流通环节,源头可能是不少消费者关注较少的环节。

相关资料显示,在生产加工食物的过程中,原料把控不严容易造成微生物、毒素或重金属、化学等污染物超标。农产品出现农兽药残留问题则主要是来自于养殖、种植源头,种植户、养殖户的食品安全管理知识不足、滥用农兽药物等可能导致食用农产品出现问题。

连锁协会建议,零售企业采取直接同生产源头对接采购模式,需要加强源头供应商的入场评估制度,避免中间商违规操作导致食安风险出现。

同时,一位农产品加工从业者建议,相关部门对食品监管应从源头上治理,对种植者、养殖者使用化肥、农药、激素制品进行严格的适量限制,强化食品安全标准的制定,防止食品加工过程中的二次污染。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食用农产品不合格多因源头”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70701/54654.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