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量高、质量好、价格升、收入增
“夏粮收购启动一个月以来,呈现产量高、质量好、价格升、进度快、收入增的新特点。”农发行粮棉油部总经理李钧说。
今年冬小麦主产区气象条件总体好于去年,可以说“人努力,天帮忙”。据国家粮食局信息中心预计,今年小麦平均单产715斤/亩,总产达到2584亿斤,同比均有所提高。
“从调研的安徽、河南等地收购情况看,今年的小麦质量普遍达到2级麦标准。”李钧说,各地各类市场主体收购热情较高,收购进度同比明显加快。
价格方面,今年主产区新麦开秤价普遍高开,新麦价格总体呈现稳步走高态势。特别是安徽、河南、江苏和湖北四省托市启动后,部分区域新麦市场收购价已经迅速攀升至托市收购价附近。
在产量和价格双升影响下,自有土地种植小麦的农民,收入有较明显增加。
强调分类施策确保“钱等粮”
李钧说,今年的夏收政策坚持以稳为主,小麦、稻谷等重要口粮品种的最低价收购政策继续维持,粮食收储制度市朝改革方向已经确定。
针对今年夏粮的新形势、新特点,农发行今年夏粮收购资金供应方面提早谋划,目前已筹集到位信贷资金1350亿元,确保做到“钱等粮”。同时探索支持供应链金融和企业全产业链发展;推行限时办贷制度,确保资金供应不断档、不脱节。
今年农发行支持粮棉油收购政策有哪些变化?李钧说,更加强调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在预案区,坚持以政策性收购为主导,市场性收购为有效补充,积极促成最低价收购政策启动,努力扩大政策性收购的市场份额;在非预案区和预案未启动区,重点用市朝收购来解决夏粮收购资金供应问题。
同时,“更加强调风险防控,确保夏粮收购贷款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的底线。”李钧说。
截至6月25日,农发行已累计发放小麦最低收购价贷款249亿元,同比多放148亿元,支持收购小麦195亿斤,同比多收63亿斤;累计发放市朝收购贷款33亿元,支持收购小麦36亿斤,市朝贷款投放量和收购量与上年同期持平。
推广信用保证基金为企业增信
2016年,国家按照“市场定价、价补分离”的原则对东北地区玉米收储制度进行改革,这标志着我国产量最大的粮食品种在历经8年的临储政策后,向市朝改革的方向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为做好玉米收购的市朝改革,农发行牵头建立了玉米收购贷款信用保证基金,该基金是在东北地区范围内由政府适当出资,引导符合条件的粮食企业共同出资设立,缴存于农发行账户,专项用于防范东北地区玉米市朝收购贷款风险的信用保证基金。
为更好地发挥基金作用,鼓励市场主体入市收购,农发行在企业准入、贷款范围、贷款方式、贷款额度、监管形式、管理方式等方面突破了原来的信贷政策。
截至今年4月30日,东北内蒙古四省区信用保证基金规模达到11.60亿元,其中财政出资7.60亿元,164户企业缴纳信用保证基金4.00亿元。农发行累计向106户企业发放基金项下贷款31.09亿元,累计支持收购粮食81.24亿斤。
东北内蒙古四省区玉米收购市朝改革后,玉米平均收购价格为0.705元/斤,较2015年临储价格下降0.295元/斤。各类市场主体入市积极,加工企业更是迎来了“发展的春天”。国内玉米价格在一段时期内扭转了国内外倒挂现象,提升了国内玉米竞争力,一定程度上抵挡了玉米及替代品的进口。
“东北内蒙古四省区玉米市朝改革已取得初步成效,改革效果好于预期。”农发行粮棉油部副总经理李楠说,经实践检验,信用保证金制度是有效解决市朝过程中快购快销经营模式资金需求的融资方式和贷款模式。下一步,农发行将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推广利用信用保证基金为企业增信的贷款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