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国内动态 » 正文

重庆永川残疾男子外地创业 种植高档蔬菜上千亩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05-26  来源:腾讯大渝网  浏览次数:81768
内容摘要:为大力弘扬人道主义精神,传承扶弱济困传统美德,倡导平等、参与、共享的现代文明社会残疾人观,进一步营造理解、尊重、关爱残疾
 

 

为大力弘扬人道主义精神,传承扶弱济困传统美德,倡导“平等、参与、共享”的现代文明社会残疾人观,进一步营造理解、尊重、关爱残疾人的家庭环境和社会氛围,区文明办、区残联、区妇联决定开展“重庆市永川区首届最美残疾人家庭”评选活动。

评选活动开展以来,我们看到了更多残疾人用坚强的意志面对生活。同时,也看到残疾人家庭对他们的理解与帮助,涌现出一批批残疾人家庭代表。

苟怀银自立自强的精神,成为残疾人艰苦创业的典范。今天,让我们走进最美残疾人家庭代表之一,苟怀银家庭。

外乡闲逛 嗅到商机

“我是残疾人,但我不做生活的废人。”这是苟怀银的人生信条。苟怀银出生于1964年,因幼时意外摔倒造成左脚残疾。中学毕业后,苟怀银决定放弃学业进入社会锻炼。他先后从事过小商品经营、自建小型造纸厂、建筑工作等。

2000年底,苟怀银在老乡邀约下,到绍兴县游玩。跟着老乡去逛柯桥综合市场闲逛的苟怀银,无意间嗅到了商机。“没想到,浙江菜价这么贵。长豇豆、茄子、四季豆等这些家乡才卖几毛钱一斤的菜,这里居然可以卖到几元钱一斤。”

之后,苟怀银仔细分析起来,浙江经济发达,消费能力高,绍兴县工商业发达,本地农民基本不务农,没有本地“菜篮子”,大多数蔬菜靠外地供应,价格居高不下,我不如种菜试试?为了找地,苟怀银来到了空旷且带着些许荒凉的柯岩。

“没有像样的街道、马路,到处河网密布,农居房散落,典型的城郊接合部。”这是苟怀银对柯岩的最初印象。苟怀银的首块菜地,在柯岩新风村农业园内,大小只有七亩。

为了在这七亩菜地上种出反季节菜,夺得市场赢利点,他开始寻找种子和技术。没想到的是,他不仅寻到了想要的种子、技术,还因此结交了一群朋友。

艰难创业 终有所获

从新风村开始,苟怀银的创业梦发了芽。创业说来简单,实际操作起来却并不是想象中那么容易。种菜是件辛苦活,要起早落夜,经酷暑严寒。苟怀银坦言,我本身是个农民,不怕吃苦,倘若做好了,一定有回报。正是有了这样的想法,他辛勤耕作,承包面积从一开始七亩多,一亩亩不断扩大。

看到父亲如此坚定不移地干蔬菜种植,2007年,中学毕业后的苟志贤也加入到父亲种菜的大军中。由于父亲左脚残疾,他就揽下了许多重活、苦活,当起了配菜工,每天凌晨5点起床,骑着电瓶三轮车把菜送到供应单位。

此外,苟志贤凭借自己对网络较为熟悉的优势,查询良种、良技等资料,引进一些良种,学会和掌握一些嫁接技术,忙上忙下做销售,成为父亲的好帮手。

几年后苟怀银移师先锋村,又在先锋村找到了新基地,合作社规模越做越大。眼下,苟怀银的蔬菜基地现有核心面积916亩,骨干成员8家,社辖成员48家,总面积达1600余亩,被指定为浙江省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2014年被全国供销总社评为百强县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2013、2014年、2015年连续被评定为柯桥区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等级A级单位,2015年获得绍兴市供销服务名牌一等奖。由其注册的“柯岩”牌蔬菜,是浙江高档蔬菜的代表性品牌。

返乡再干 辐射乡邻

满载思乡之情,2013年,苟怀银带着部分积蓄回到何埂镇,在经过多方考察和深入思考后,决定因地制宜,利用丰乐村自然环境,承包土地248亩从事蔬菜生产,创建了叠翠蔬菜合作社,自建了蔬菜农药残留检测室,成功引进了台湾圣女果、黄妃、双禧、以色列番茄870、荷兰番茄巴菲特、以色列迷你小青瓜等20余种高档又营养的绿色蔬菜。

而悉心照料着这个蔬菜基地的正是一群像苟怀银那样身体有缺陷的追梦人。苟怀银怀着一个带领残疾人走出困境、致富创业的梦,在蔬菜基地安置了十余名残疾人就业。苟怀银直言:“我本身就是残疾人。蔬菜基地里的活儿,大多是轻巧的手上活,残疾人完全可以胜任。既解决自己的用工问题,也帮助残疾人就业,何乐而不为呢?”

现阶段,苟怀银的蔬菜基地年产值达200吨至300吨,菜品现已直供永川8所学校。下一步将计划打造冷链物流,开拓蔬菜的销售渠道,让永川旺季蔬菜卖得更远更好。

如今,种菜十余年,苟怀银对自己的事业和人生也有了全新的理解与收获。从经营者到菜农,再到柯岩十年十大影响力人物、百强产品经纪人,他的人生道路上不仅仅收获了荣誉,更成就了自我。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重庆永川残疾男子外地创业 种植高档蔬菜上千亩”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70526/54293.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