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国内动态 » 正文

河南内黄大枣意欲“东山再起”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05-15  来源:中国农业网  浏览次数:81768
内容摘要:河南安阳内黄大枣,历史悠久。其根植黄河故道,有1500多年的栽培历史,曾长期作为历代帝王的贡品。《内黄县志》记载:唐宋时期已
 河南安阳内黄大枣,历史悠久。其根植黄河故道,有1500多年的栽培历史,曾长期作为历代帝王的贡品。《内黄县志》记载:“唐宋时期已有大面积种植。”

内黄大枣果酸含量为枣果平均含量的5陪,维生素C含量是柑橘的10倍,苹果的75倍,是名副其实的“百果之王”。因所产红枣味美量大,内黄被国家命名为“中国红枣之乡”。

然而,内黄枣业发展却几多坎坷。先后经历了成长、兴盛、衰落、阵痛的过程。眼下,内黄人痛定思痛,重整旗鼓,期待重生。

从“救命树”到“摇钱树”

内黄县位于黄河北岸,历史上沙丘连绵,常年干旱,然而枣树的耐旱、耐涝、耐碱性,使其在这片特殊的土地上顽强生长。

5月初,记者来到县城东南的后河镇采访,但见道路两边全是大片的枣林,相互衔接,绵延几十公里。那稀疏的枝干饱经沧桑,树冠开张,虬髯盘旋,像一幅淡雅的中国画,寥寥数笔,却苍劲有力。

赵勤瑞是地地道道的枣农,祖上就开始以枣树营生。家里传下来的老枣树有147棵,可以说每棵枣树下都有他的回忆。老赵说,新中国成立前,内黄十年九旱,粮食收成差。枣树却相反,越是干旱,枣子越是丰产。有几年,粮食几乎绝收,村里人全部靠枣度日。“那年头,枣树就是内黄人的‘救命树’。”

枣树长长的根须涵养了一方水土,大枣甘甜的果实哺育了一方黎民。内黄县林业局局长林学军介绍说:“枣树能防风固沙,还能在粮食收成少时,解决吃饭问题,我们这里的农户都种植枣树,去谁家都能见到。”枣林为主的林带成为当地的独特景观。

上世纪90年代,内黄大枣进入黄金发展期,以枣业为主的特色农业发展模式已十分成熟。枣树下套种小麦、花生、红薯等经济作物,既解决了温饱,又让农民增收。“上有摇钱树,下有聚宝盆,中间粮食屯”就是对当地特色农业的生动写照。

九十年代末,内黄大枣凭借良好的口碑,又赶上市场经济的高速列车,引得全国客商潮水般涌来,大枣的价格也水涨船高。枣树成了“摇钱树”,当地群众的种植热情空前高涨,大枣产量连年攀升。

大枣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也成了内黄县最闪亮的一张名片。

从“优越感”到“危机感”

1998年,是内黄大枣的鼎盛时期。安阳市如日枣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刘如日回忆说:“当时,后河镇的红枣批发市场非常红火,每到收获季节,拉枣的卡车能排20公里。枣子有多少卖多少,生意好得很!”赵勤瑞也说:“当时的大枣不愁销路,价格也一路上涨到五六元钱一公斤。”

枣业经济效益一路上涨的同时,各种荣誉也接踵而至。1993年,内黄县被省林业厅命名为“红枣产量第一县”;2005年、2009年,国家相关部门又先后授予内黄县“大枣优质丰产栽培及系列加工标准化示范县”“中国枣业十强县”;当年,内黄大枣列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名录。

一时间,“增量就是增效”成为大多数枣农追求的目标。刘如日告诉记者,为了提高产量,部分枣农开始滥用农药、化肥等。

“用上农药,枣子的产量上来了,品质却下降了,口碑也就不如从前了。”赵勤瑞说。

“原本肉厚味甜的内黄大枣成为核大肉薄的‘两层皮’,前来收购的客商越来越少,价格也越来越低。”刘如日说。

屋漏偏逢连夜雨。2000年后,新疆甘肃宁夏等地大枣大批量进入内地,并迅速占领国内干枣市场,对内黄枣业形成极大冲击。

“内忧”加“外患”,昔日红火的后河镇大枣批发市场变得冷冷清清。一直做本地枣经营的刘如日,也把重心放在了新疆枣上。

林学军痛心地说,大枣经济效益持续下滑,严重挫伤了枣农的积极性,许多枣农甚至出现砍伐枣树的现象。县政府发现后迅速启动保护古枣树、开展枣乡文化节等一系列挽救措施,但收效甚微,内黄大枣面临发展危机。

u=1626759509,4055987420&fm=23&gp=0

从“山穷水尽”到“柳暗花明”

难道内黄大枣就这样被市场淘汰?

林学军激动地说:“从今年起到未来两年,县财政计划每年拿出900多万元用于大枣产业发展,对标准化管理示范园、新建的鲜食大枣密植园、搭建的防雨棚等分别给予不同程度的奖补,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枣农的积极性。相信不久的将来,内黄大枣这张名片又能享誉全国!”

内黄人心有所不甘。2014年,内黄县林业局在全国范围筛选出10种优质枣,拿到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进行氨基酸的定量分析。检测结果振奋人心:10个品种中,内黄大枣扁核酸游氨基酸含量处于中等偏上水平,生物活性化合物环磷酸腺苷、环磷酸鸟苷含量均属最高,比其他品种高1倍以上。

“看到检测结果,就像吃了定心丸。”内黄县林业局办公室主任胡秀芳告诉记者,2015年,他们着手进行品种培育实验,“今年就能挂果,预计可选育出优质扁核酸品种1个,其他优质本土品种1到2个,为下一步发展奠定基础。”为了找对发展路子,他们还去多地进行考察。“在山西太谷,我们学到了‘双调技术+防雨棚设施’,在临猗看到了‘冬枣露地栽培密植+大棚模式’,大家的思路一下就打开了。”胡秀芳兴奋地说。

 

与此同时,内黄县发展大枣的思路也日渐明晰。新的实施方案即将出台:推广“标准化生产+防雨棚模式”,促进老枣树提质增效;推广“精细管理+大棚模式”,加快壮大鲜食品种;建设大枣科技综合示范园,强化科技支撑;引进一批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带动能力强的红枣加工企业,尽快形成“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发展模式……

这几天,赵勤瑞正在考虑搭建防雨棚的事。“县里开了1500人的发展动员大会,把大枣未来的发展和补贴政策讲得明明白白,我们心里也都有底儿了。”老赵对记者说,加盖雨棚非常实用,解决了雨季枣子浆烂、开裂问题,延长了采收期,可以说是一次投资,多年受益。

“县里还给补贴,我们几个枣农都准备开始建防雨棚了。”话锋一转,他坚决地说,“以后任何农药、激素,都杜绝使用,实行科学化管理。现如今,大伙都明白,只有保住品质,才能守住内黄大枣的牌子。”

老赵的笑脸,憨厚且自信。内黄大枣未来的发展,值得期待。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河南内黄大枣意欲“东山再起””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70515/54104.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