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释放活力 文化产业势头强劲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制定实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等文件,全面推进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文化产业增速始终高于GDP增速,保持强劲发展势头。
据统计,截至去年12月底,全国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数量达297.65万户,注册资本14.29万亿元;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法人单位数从2012年的3.6万家发展到2016年的5万家,实现营业收入80314亿元。
正在深圳举行的第十三届中国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上,一批龙头企业、数字文化创意精品和“文化+”“互联网+”新业态集中亮相,文化与科技、互联网、金融、商业、旅游、体育、时尚等产业融合发展成果及新型文化产品不断涌现。
作为一年一度的文化盛会,深圳文博会自2004年以来已成功举办12届,成为观察和研究我国文化改革发展趋势的重要窗口。数据显示,深圳文博会成交额已从2012年的1435.51亿元提高到2016年的2032.014亿元,增长41.5%。
近年来,各地各部门重点建设了一批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以深圳为例,在文博会的推动下,深圳崛起了12个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和54个市级文化产业园区。2016年,深圳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1949.7亿元,同比增长11%,占GDP的比重达10%,成为深圳四大支柱产业之一。
实施创新驱动 重点行业“全面开花”
经济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文化领域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各重点行业全面协调发展,在稳增长、调结构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2016年,我国广播电视服务业总收入5030亿元,较2012年增加1761亿元。动画电视制作15万小时,电视纪录片制作5万小时,电视剧累计播出689万集。
2016年,全国电影银幕数41179块,较2012年增长213.91%,居世界第一位;总票房492.83亿元,较2012年增长188.64%,国产影片市场份额达58.3%;电影海外票房收入38.25亿元,是2012年的3.6倍。
2016年,全国出版、印刷和发行服务营业收入23162亿元,出版图书49.6万种,国民综合阅读率达79.9%。资产总额超百亿的出版传媒集团达17家,较2012年增加42%。数字出版营业收入5300亿元,较2012年增长173.8%。
在体量增大的同时,文化产业质量效益也持续提升,初步构建起结构合理、门类齐全、科技含量高、富有创意、竞争力强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全国“文化企业30强”已推荐认定九届,一批文化“航母”和特色中小微企业破冰起航。
在完善精品创作生产方面,继续实施电影、电视剧、动画片、纪录片和图书出版物“五个一百部”重点创作规划,推出了《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筑梦路上》《湄公河行动》《海棠依旧》等一大批优秀图书、电影、电视剧、纪录片和动画片,涌现了《中国诗词大会》等一大批优秀原创节目。实施“中国文艺原创精品出版工程”,推出了《火印》等一批反映时代主流的原创精品。
立足文化自信 “走出去”步伐加快
党的十八大以来,立足于民族文化自信,搭载文化产业发展快车,我国文化“走出去”的步伐不断加快,国际传播能力实现了大幅提高,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2016年,全国文化产品进出口总额885.2亿美元,其中出口786.6亿美元;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对外直接投资39.2亿美元,较2012年增长18.6倍;国际版权输出不断增加,图书版权贸易逆差逐步缩小。
在历届文博会上,中华文化渐受外商青睐。以深圳文博会为例,2016年实现出口交易额176.972亿元,同比增长7.35%。正在举行的2017年文博会,吸引了40个国家的117家海外机构参展,来自美国、英国、法国等99个国家和地区约2万名海外客商前来参会,展会的国际化程度进一步提升。
成立于2006年的深圳华强方特文化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制作的动漫片已出口到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除此之外,我们的特种电影和设备在美国、加拿大、意大利等40多个国家俏销,主题公园也在伊朗开业。”公司副总裁尚琳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