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国内动态 » 正文

浙江农村垃圾分类减量处理惠民生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04-24  来源:农村信息报  浏览次数:82578
内容摘要: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农民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处理成了提高农民生活品质、改善人居环境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农民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处理成了提高农民生活品质、改善人居环境的基础环节。浙江省高度重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处理工作,自2003年省委、省政府作出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重大决策后的十多年里,各地探索出机器堆肥、太阳能沤肥、农村生活垃圾变身环保酵素、生活垃圾发酵成沼气等模式,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处理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制定“五个规范” 夯实垃圾分类处理制度

规范垃圾类别,解决垃圾构架问题。农村垃圾一般分为四大类,分别为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等。可回收垃圾包括废纸、塑料、玻璃、金属和布料五大类;厨余垃圾是指可堆肥垃圾;有害垃圾为对人体健康有害的重金属、有毒的物质或对环境造成现实危害或潜在危害的废弃物;其他垃圾为砖瓦陶瓷、渣土、卫生间废纸、纸巾等难以回收的废弃物。

规范投放时间,解决垃圾投放时间随意的问题。省里要求各村按效率最大化原则配置有明显分类标志的垃圾桶,可回收垃圾为蓝色桶、厨余垃圾为绿色桶、有害垃圾为红色桶、其他垃圾为黄色桶。投放前,纸类应尽量叠放整齐,避免揉团;瓶罐类物品应尽可能将容器内物品用尽清理干净后投放;厨余垃圾应做到袋装、密闭投放。投放时,应按垃圾分类标志的提示,以及村规民约确定的早、中、晚投放时间点,分别投放到指定地点和垃圾桶中。玻璃类物品应小心轻放,以免破损。投放后,应注意盖好垃圾桶盖,以免污染周围环境,滋生蚊蝇。

规范收集地点,解决垃圾乱堆随地放的问题。在村民定时定点投放垃圾的基础上,要求村卫生保洁员及时分类收集村民投放的垃圾,及时清理作业现场。每个自然村应建设1座以上生活垃圾收集点,收集点应有避雨设施,无暴露、日产日清、不焚烧,环境整洁;应设置有害垃圾收集容器和可回收物临时收集区;垃圾桶(箱)应带盖密闭,选用不易被盗的材料制作,并配套专用运输车辆;定期清洁,定期喷洒消毒和灭蚊蝇药物。

规范分类运输,解决分类不分家问题。收集后,要根据四类垃圾的不同去向进行清运,非垃圾压缩车直接清运的方式,应做到密闭清运,防止跑冒滴漏二次污染。

规范处置模式,解决终端处理问题。对可回收垃圾,村内应规划建设垃圾回收站,确定专人负责,与县废旧物品公司等签订可回收垃圾收购、销售协议,定期(每半月或每月一次)到村集中收购。对有害垃圾,根据相关处理规定,一般采用填埋处理。对其他垃圾,按传统模式纳入“村收集、镇中转、县处置”体系,并根据垃圾特性采取焚烧或填埋等无害化方式处置。对厨余垃圾,采用集中堆放发酵作肥料的方式还山还田,生物发酵堆肥推行使用微生物发酵资源化处置和太阳能普通堆肥处置两种模式。

推进“六个落实” 夯实垃圾分类处理基础

落实“一村一讲”和“一村一员”制度,破解农民参与难。针对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涉及面广、人多推广难问题,省里专门组建了专业讲师团,开展“一村一讲”动态化巡回宣讲。按照“一村一员”方式,选择本村干部、党员志愿者接受培训,由他们担任村级垃圾分类指导员,走村入街、现场指导、逐户落实,常态化带动全民参与、共推共建。

落实“会烂”和“不会烂”制度,破解源头分类难。为破解试点初期“四分法”(即按厨余、可回收、有害和其他垃圾分类)繁琐带来的普及率、准确率不高困境,我省探索适合农村主体的“二分”简易模式,即为农户配备双内胆垃圾桶,分装“会烂”和“不会烂”两类垃圾,并在降低源头分拣要求的基础上,由各村自行聘任、增设专职分拣员,负责对各户分类后的垃圾进行二次分类。

落实“定时回收”和“上门收集”制度,破解分类运输难。各地以差异化为原则,结合地域情况,采取相应的垃圾分类处置方式。其中,对废纸等可回收垃圾,鼓励农户自行收集,再由村庄定期组织人员上门收购;对废旧电池等有害垃圾,由村庄定时集中回收,再送环卫所统一处理;对建筑垃圾以及占农村垃圾六成以上的厨余垃圾,因村制宜,实行资源化利用。

落实多举措投融资制度,破解终端建设难。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处理工作,资金等要素制约始终是个无法绕开的问题。在破解资金要素制约方面,各地采取“贷、融、补、减”四项措施,探索出了一些富有成效的新途径。如,安吉县递铺镇采用环卫PPP治理模式,将包括垃圾分类等在内的环境治理与农村开发权限挂钩,吸引企业负责购建环卫设备设施,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村庄环境卫生考评从全县倒数跃居全县前列。

落实“厨余垃圾-有机肥-有机农业基地-配送中心-农户”制度,破解成肥利用难。采取“建筑垃圾铺路、厨余垃圾成肥、其他生活垃圾创意设计”等资源化利用方式,有效治理厨余垃圾乱倾乱倒等环境顽疾。如,宁海县下畈村、双林村等民宿集聚村,通过厨余垃圾生化机将厨余垃圾变成有机肥,并建立有机农业生产基地,打造“厨余垃圾-有机肥-有机农业基地-配送中心-农户”的绿色产业循环链条,推动美丽乡村建设。

落实“责任清单”制度,破解分类考核难。长兴县通过试点农村垃圾分类“责任清单”制度,对各村垃圾分类工作实行对账考评,并综合考虑人口、面积等因素,将试点村庄分成若干个网格,每个网格安排“保洁+督查”两支民间队伍,借助“村民互督”自我管理,实现村庄日常卫生保洁督查的“零成本”。管理督查结果作为乡镇(街道)对村庄考核依据,考评优秀的村庄予以全额发放镇级“以奖代补”保洁经费,考核良好和及格的村庄按80%和60%予以发放,而对于考核不合格的村庄,则不发放任何补助和奖励。同时明确考评优秀的村庄,将给予优先安排村建项目。目前,长兴县90个实施垃圾分类的行政村已全部推行“责任清单”制度。

抓住“六个着力” 提升垃圾分类处理质量

着力抓好源头分类。针对农村是熟人社会的特点,建立健全考核评比、奖优罚劣制度,引导和激励农民提高垃圾分类的自觉性、主动性。比如通过村民大会、入户走访、播放专题片、悬挂横幅等形式,全方位宣传发动农村垃圾治理;把农户门前“三包”、卫生费收缴等制度写入村规民约,加强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开展洁净庭院、美丽家庭等评比,设立红黑榜、笑脸墙,鼓励先进,鞭策后进。

着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依据人口密度和运输半径,加快乡镇中转站等垃圾处理设施建设。适当增建农村垃圾焚烧场和简易垃圾填埋场。要求每村按每10—15户配置1个垃圾箱;垃圾集中房按照村庄建设规划、村庄人口分布和自然村落布局合理配置,一般一个自然村配1座。卫生保洁员人数视村域大小、人口多少等具体情况确定。积极推广快速成肥机器,建设沼气、太阳能沤肥房等,大幅度增加农村沼气建设投资规模,因村制宜设置处理终端,带动垃圾分类处理。

着力提高农民环境意识。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农民群众改变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讲卫生、爱清洁,自觉维护公共卫生,保护生态环境。

着力提高农民群众参与度。农村垃圾分类减量处理由于地区之间的社会和经济基础以及周边环境有很大差别,起步不同所带来的先进与落后在所难免。因此,要注意倾听农民群众的要求与呼声,只有以他们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才能够充分体现出建设新农村的必要性。

着力加强指导力度。注重把农村垃圾分类减量处理工作和各镇村的发展实际、居民实际问题的解决有机结合。村干部、农村党员可以组成农村垃圾分类减量处理服务队,利用晚上、农闲时节,帮助解决农村垃圾分类减量处理等问题。组织农村卫生员、宣传员以及村民代表成立农村环境卫生保洁小分队,对村容村貌进行立体监督,确保村级道路、农村公共区域、村内河沟塘渠等的整洁卫生。

着力加强运行管理。农村垃圾分类减量处理是一项公益事业,目前设施投入和日常运行经费主要由县、乡镇、村三级承担,省级财政投入较少。建议县级以上财政部门加大投入,建立合理、可持续的农村垃圾分类经费分担机制和市场运作机制,促使农村垃圾分类减量处理工作步入良性轨道。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浙江农村垃圾分类减量处理惠民生”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70424/53829.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