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国内动态 » 正文

一个“新型”农民的十年生态追求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04-18  来源:农业科技报  浏览次数:81850
内容摘要:小农菌语:不经历风雨,长不成大树,不受百炼,难以成钢。本期《大农行家》的主人公冉启斌用十年的时间去追求他的生态梦想,我们
 

 

小农菌语:不经历风雨,长不成大树,不受百炼,难以成钢。本期《大农行家》的主人公冉启斌用十年的时间去追求他的生态梦想,我们一起来看看如今他取得了什么样的成就。

四川成都崇州市白头镇冉启斌的田园农庄,柚子树下,拨开一片土,几十只红白相间的小蚯蚓在土中蠕动。别小看这么多的小蚯蚓,这却是一个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10年里不懈追求的“成果”。

树下养鸡种草 污水垃圾变身沼气

图1

在冉启斌的农庄里,品种各异的3万多只土鸡在500多亩柚子树下刨土啄食。在林中穿行时,却几乎闻不到一点鸡粪味。问其原因,冉启斌说,白天鸡在林子里吃的是青草、蚯蚓,产粪量也小,即使有粪便也是青草味;夜间在鸡圈里产生大量鸡粪,他们会及时把粪收集起来腐熟喂蚯蚓、堆沤有机肥。

捧起一把松松的黑土,数了数,一把土里竟然藏着27条大小不一的蚯蚓。“树下养鸡种草,鸡吃青草、虫子、蚯蚓,蚯蚓吃鸡粪,青草拿来喂鱼,农庄里的污水和生活垃圾则变身沼气。”冉启斌说,这条绿色生态循环链不仅能省去果园化肥和农药投入,使水果更加有机,还可为每只鸡提供生长所需的青草和2000多条蚯蚓。

10年生态追求 从绝望到希望的转变

图2

2002年从部队转业后,冉启斌在白头镇流转土地建起土而奇农庄,开始探索循环农业。刚开始,农庄选择的是“梨树—牧草—山羊”链,结果是失败接二连三,养羊入不敷出,又改养鸡,哪知这些鸡吃叶吃花还吃梨……

好不容易找到“鸡”“果”相安的柚子树,新麻烦又来了,农庄放养的土鸡经常飞出园子。冉启斌反复揣摩后,建了一条60公分高、鸡飞不去又不影响观瞻的通透隔离网。“冉氏发明”也随即传开,许多养殖户纷纷效仿。

又来了难题,优质难优价,大量农产品上市给他带来的最大烦恼是“卖难”。由于循环种养对土地和时间的占用成本过高,农产品价格远高于市场,加上没有知名度,消费者不买账。“鸡蛋大量坏掉,只能用来养蚯蚓,看到银子变成水,那才叫伤心啊。”冉启斌说。

绝望中,20多位朋友出面担保,为他贷款200万元做最后一搏:与沿海厂商合作,引进物联网技术,建立智慧农业体系;邀请消费者参观体验产销过程,感受绿色生态循环理念;搭建农产品电商平台,不断扩大会员消费群体……

绿色生态标准 满足人们“优生活”

图3

经过这么多的“折腾”,终于迎来了转机。2012年,亩均产值突破5万元,相当于同等面积粮油作物的20倍!“鸡—蚓—果—草农业循环利用技术”还获得了当年成都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崇州市委常委、副市长王成龙说,冉启斌探索的正是崇州大力实施的农业供给改革试验。2013年以来,崇州市整合、撬动各方资金40多亿元,建成了10万亩高标准农田,大力推广稻田综合种养,“一水两用,一田双收,以水改土”,力求生产更多符合绿色生态标准、满足人们“优生活”需求的高端农产品。

一条蜿蜒曲折的小水渠,将田园里的荷塘、湿地、小溪等水体联结起来,形成河水封闭循环系统,既保障了生产、生态用水,又增强了游客的亲水体验。依托生态种养基地的良好口碑,田园农庄特色旅游正给土而奇带来丰厚收益。“通过土地流转、入园就业、合作经营等方式,我们已带动六七百户农民增收。今后还想与周边更多人共享,包括体验优生活,大家一起发财嘛。”冉启斌充满信心地说。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一个“新型”农民的十年生态追求”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70418/53780.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