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江区境内的山塘水库大江小溪已经彻底剿灭劣V类水了。当前我们的任务是剿灭小微水体的劣V类水,我们会让劣V类水在衢江区无处可逃。”4月13日,衢州市衢江区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夏盛民说。
一弯弯清流背后是当地壮士断腕的决心:自“五水共治”开展以来,衢江区将生猪饲养量从280万头削减到36万头以内,生猪养殖场(户)从3.83万家削减到100家。
与此同时,衢江区增加3家猪粪加工有机肥场,将辖区内的猪场产生的猪粪变成有机肥换成真金白银。如今这一经验被《人民日报》报道,衢江区变污为宝的经验正向全国推广。
养猪户徐雪祥50多岁二次创业种茶树菇 看着黑臭河化身一湾清泉
衢州市衢江区铜山溪是一条常年向东奔流的小溪,这个时节,清清小溪边花红柳绿。
铜山溪将衢州市衢江区杜泽镇堰坑头村一分为二。60岁的村民徐雪祥站在村里的大桥上看着清清的溪水眯着眼抽着烟,这已经成了他这两年来的一种休闲方式。
这条小溪水已经臭了十多年了,直到2014年后,河水才变清。
养猪的污水粪便直排入溪水是造成黑臭河的直接原因。黑臭河的形成老徐也有责任,几年前他在屋后养了200多头猪,和村里的其他百姓一样,老徐家的猪粪也是直排入溪的。
2014年前,堰坑头村户户养猪。“猪舍都在房前屋后,有的甚至在自家的三楼四楼养,而猪粪就是直接往外排。”杜泽镇的一位工作人员称。
因为家家户户臭气熏天,尤其是天热时苍蝇漫天飞舞。但老徐似乎习惯了:“为了生存呗,养猪一年还能挣个几万元,臭点就臭点,当时大家都这么想。”
2014年,全省开始“五水共治”,整个村房前屋后的生猪养殖都被禁止。老徐有些不乐意,毕竟当时已经年近六旬,除了养猪他干不了别的。
老徐躲避着工作组,甚至一度将猪搬到楼上养,但最终还是被工作组做通工作。
以喂猪为生的青壮年大多出去打工了,老徐在镇上培训几个月后,种起了茶树菇。“头两年基本没赚到钱,今年应该会赚一点。”
2015年,铜山溪由劣V类水变为Ⅲ类水。每到夏天,村里的孩子又开始到河里戏水,妇女们在河边的游步道跳起了广场舞,老徐也每天去河边走走。“有个好环境,确实过得舒服些。”
养猪户秦唐勇花300万元科技治污 一年不到就赚回来了
秦唐勇在衢江区莲花镇的水库边有一家养猪场,年出栏生猪3.1万头。如此规模,如果猪粪猪尿得不到处理,养猪场铁定关闭。
浙江大学研发的一套高科技治污设施让秦唐勇有了继续养猪的可能。
这套高科技治污设施,利用先进的膜分离技术将养猪场的沼液原液通过膜浓缩分离变成了这两种:一种是清水,一种就是沼液浓缩液。这套设施每天可处理100吨沼液浓缩液,处理后的沼液15%变成液体有机肥,85%转化为化学需氧量COD小于100的“中水”,这种水可以养鱼,可以冲洗猪舍。
最重要的是,这种被当地人称为“一点肥”的液体有机肥还能赚钱,当猪价下跌时弥补养猪场的经济损失。
秦唐勇称,2013年养猪基本上都亏1000多万元,庆幸的是这个由猪粪做成的商品有机肥卖了600多万元,减少了部分亏损。
除了沼液,猪粪也能卖钱。2015年,这家养猪场生产的固体有机肥用于衢江区土壤改良,总共赚了576万元。
秦唐勇说,沼液浓缩设备投资200万元,固体有机肥设施投资100万元,总共才300万元。也就是说,这家养猪场投入科技治污的钱,不到一年就都赚回来了。
浙江省农业厅畜牧专家表示,衢江循环经济不仅为全省生猪养殖污染治理提供了一个可操作的典型模式,更串起一条农业“生态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