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国内动态 » 正文

话说新农村:乡村游不能千村一面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04-01  浏览次数:82526
内容摘要:乡村游核心是乡村,要避免同质化复制,建得村不像村、城不像城。应该保持原汁原味,提档升级,向多元化、休闲化、综合化转变。春
 乡村游核心是“乡村”,要避免同质化复制,建得村不像村、城不像城。应该保持“原汁原味”,提档升级,向多元化、休闲化、综合化转变。

 

 

春节期间乡村游火了。不少城里人选择到农家过年,体验民俗,感受年味儿,多地乡村游的客流创下新高。红火背后难掩缺憾,有游客抱怨,“村头吃饭、棚里吃果”,除了吃就是吃,乡村游变成“吃饭游”;也有人吐槽,高大上的生态园,一模一样的人造“古街”,缺了乡土味道,没了乡村特色。

这折射出乡村游的成长烦恼。多年快速发展,全国乡村旅游年营业收入4400多亿元,受益农民550万户,成为促农增收的新业态。然而,一些地方扎堆上马乡村游,农家乐、豆腐房、采摘园成了千篇一律的标配;有的地方模仿别人的景观,砍树填湖、拆古建今,丢了“泥土气息”。乡村游如此生搬硬造,难免同质化,没有自己的特色,好景不会太长。

当前,伴随消费升级,城里人的需求变了。他们走进农村,不光为了观光、吃饭,还有运动休闲、养生养老、乡村体验等多元化需求。顺应市场变化,乡村游亟待提档升级,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吃农家饭、住农家房”的简单形态,向多元化、休闲化、综合化转变。

政策给力。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利用“旅游+”“生态+”等模式,推进农业、林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丰富乡村旅游业态和产品,发展富有乡村特色的民宿和养生养老基地。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创办乡村旅游合作社。完善休闲农业、乡村旅游行业标准……一系列高含金量政策举措,为乡村旅游产业转型发展提供了动力。

什么样的乡村游更有生命力?

乡村游核心就是“乡村”二字,应该保持其“原汁原味”。各地农村“千村千面”,有的特在文化、特在生态、特在产业,许多村庄形态是千百年形成的,有深厚的内涵和积淀。要防止一哄而上,搞形象工程,建得村不像村、城不像城。乡村游要科学规划,既尊重农耕文明,又遵循乡村发展规律,深度挖掘乡村文化内涵,真正把农民生活、农村风情、农业特色有机结合起来,让更多游客体验与众不同的乡村韵味。在此基础上完善交通、卫生、食宿等设施,才符合乡村游的本意。这样的原生态特色旅游,才有持续的吸引力。

乡村游是分享式、体验式旅游,要注重游客个性化需求。政府不能大包大揽,要发挥市场力量,私人定制适应不同游客群的旅游产品。有人担心同质化,实际上,做足“旅游+”的文章,空间很大。比如浙江宁海,通过“旅游+健身”,用登山步道串联美丽乡村,带活了沿途民宿;有的“旅游+教育”,开设农耕文化、传统手工课等,成为不少家庭的亲子乐园;有的地方“旅游+体育”,借助山地马拉松、单车赛等运动项目,为游客提供更丰富的体验。关键是要花心思培育。

发展乡村游的主体是农民,绝不能把农民丢到一边。政府应加强指导,帮助村民解决资金、技术、服务等问题,要大力扶持农户和农民合作社,让农民群众自己干、自己闯;引导进入农村三产融合的新型经营主体、社会资本,与农民建立更加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分享更多增值收益。

营造不一样的特色,让乡村游健康发展,游客才能“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话说新农村:乡村游不能千村一面”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70401/53639.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