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历了10多年快速发展之后,2016年全国规模以上农机企业主营业务总收入同比增长5.8%,但增速却下降到了近10年谷底。农机行业呈现出农机保有量增大、市场竞争激烈、产品升级速度加快、整体行业增幅趋缓等特点。业内人士普遍认为,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农机行业进入了深度调整期。
核心技术缺乏成“痛点”
农机行业不仅受到农机化发展水平、农业结构调整、农业补贴政策变化影响,也受到国家环保政策影响。中国农机工业协会会长陈志认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农机行业增速下滑的原因之一。
目前,我国农机产业发展基础和共性技术薄弱、高端装备核心关键技术受制于人、行业试验研究手段发展缓慢,直接影响农机装备安全环保性能、动力及经济性能、产品可靠性、结构强度等的关键零部件,以及高端领域核心关键技术远远不能满足当今农机工业发展需求,必须进一步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更加重视引导和促进农机工业转型升级,增强中高端、全产业链装备的研发生产。
农机有效供给补“短板”
据中国农机工业协会统计,2016年饲料收获机械产量增长5.02%,零部件产量增长6.26%,农副食品加工机械产量增长11.98%,粮食烘干机增长超过30%,青贮饲料收获机等增长也比较快。由于水稻秸秆处理需求和用户的变化,2016年半喂入式水稻收获机产量同比增长79.83%。水稻插秧机增长了11%。
这是我国农机需求结构发生变化的结果。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进农业生产全程全面机械化,农机化已经从主要粮食作物的耕种收环节向植保、烘干、秸秆处理延伸;从粮食作物快速向棉油糖经济作物扩展,向养殖业、加工业拓展,农业产业各领域各环节迫切需要加快“机器换人”。北方平原和旱作区等农业机械化水平较高的地方,正在加快提档升级,需求向大马力、高性能、复式作业机具转变;南方水田地区、丘陵山区等发展相对滞后地区的需求快速上升。农机工业供给结构也在发生深刻变化,农机产品由大田作物向农业全领域拓展,由耕种收向产前产后延伸。
加快开拓国际市场
2016年全国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由63%上升至65%,水稻种植和玉米、油菜、马铃薯、棉花收获机械化率增幅均超过3%,主产区秸秆处理、高效植保、产地烘干能力明显增强,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工作取得明显成效。陈志认为,我国农机化发展空间很大,未来5年至10年对于高端农机的刚性需求仍将持续增长。预计2020年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将达70%左右。
从投资看,去年农机企业投资继续下滑,但政府对农机工业的资金支持持续增长,国家预算资金投资9.77亿元,同比增长51.37%。国家发改委陆续安排了一批农机装备发展重大项目,比如动力换挡拖拉机、采棉机、高含水玉米籽粒收获机项目等;国家先进制造产业投资基金已有6亿元投向农机企业;科技部“十三五”科技计划也有3亿元资金拨付。
“农机制造企业需要坚持创新,靠技术和差异性产品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同时通过提升管理、优化工艺把产品做到最好。”陈志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