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对适度规模经营农户实施大灾保险,我觉得十分有必要。”3月6日,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沛县胡寨镇草庙村党总支书记秦真岭说。
随着规模经营比例越来越大,新型职业农民的兴起,搞农业越来越成为一个真正的职业,也要计算投入产出比、考量风险收益率。两会上,几位代表分别谈到了农业的风险与对策,认为应该帮助农民应对农业的三大风险。
自然风险:遭一场大旱,绝收了三分之一。
“我们村种当归都有1700年历史了”,全国人大代表、甘肃省定西市岷县禾驮乡石门村党支部书记石寿芳说起村里的中药材种植,一脸自豪地告诉记者,现在村里282户都靠种药材富起来了。
不过,他也有犯愁的地方。村里上千年来种药材全靠水土、气候,他们也试过扣大棚,结果药效打折扣了,所以现在为了保持最好的品性,当归、黄芪、党参等中药材都是露天种植的。但这带来一个很大的问题,也就是农业面临的第一个风险:自然风险。
“去年我们村里遭了大旱,结果一下子绝收了三分之一,村里很多人一年都白干了。”石寿芳说。
草庙村前几年也遭过灾,秦真岭告诉记者,村里主要是种大棚茄子,那年的大风和冰雹把钢架的温室大棚都砸毁了,有些农民好几年的积累一下子都没了。
同样是遭灾,两个村农民的结果却不一样。石门村当年只有七八户贫困户,财政给办了保险,后来获得一些赔款,其他大部分都没有任何补偿。而草庙村,当地农委牵头,很多年前就帮助农民办了农业保险,后来农民从保险公司拿回了60%-70%的钱。
对抗自然风险,最好的方法就是加大农业保险力度。但是,这些年来,农业因为风险大、收益低,农业保险一直存在种种问题。全国人大代表、辽宁省沈阳市会怀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于会怀告诉记者:“一个是补助标准太低了,我们那里,一亩地全部绝产了才赔280元,种一亩地成本就得530元,所以说能不能国家拿点,咱种植农户再拿点,把农业保险提高一下。另一个是现在保险品种单一,玉米、大豆、水稻、花生给予补贴,我想能不能把一些特色产业、高效农业,像种果树、养鱼等都纳入国家保险。”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专门提到,要“在13个粮食主产省选择部分县市”,“调整部分财政救灾资金予以支持,提高保险理赔标准。”这一条,让很多人看到了希望。
市场风险:种好了顶多算丰产,卖了好价钱才叫丰收。
来自市场的不确定性也是农民需要面对的一个常见风险,特别是这些年,每年都有各地的农产品烂在地里、农民哭诉求助的新闻。
“现在农民所要面临的市场和以前相比,风险更大。”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农委主任吴沛良说:“对现在的农产品来说,本地市场不一定是你的市场,现在农产品都是买全国、卖全国,买全球、卖全球,比如玉米,甚至都不是我们国内市场的波动,是国外的价格低冲击了我们的玉米价格。”
要降低市场风险就要延伸产业链。“不能光靠生产,特别是农产品,现货产品存不住,可以搞冷库,搞深加工,价格不好就储备起来,高价的时候抛出去。”吴沛良建议。
“农产品种好了顶多算丰产,卖出去,卖了好价钱才叫丰收。”谈起怎么卖,秦真岭真是头头是道。一个普通的农作物品种茄子,在草庙村,愣是变得不普通起来。
栽种的时候就依靠品种、大棚技术等手段错开上市时间,错峰销售;针对不同地区种不同品种,喜欢圆茄的供应圆茄,喜欢长茄的供应长茄。那么怎么能精准到区呢?村里把农民组织起来成立合作社,管种的只管种,管卖的只管卖,凡是入社的农户都不允许自己销售,必须把供需信息都汇总到销售协会来,提前预定、统一调度。这样以来,合作社就有了议价权,风险也降低了。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打造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新格局,这是真正让农民增收的举措。”秦真岭说。
技术风险:最重要的是培训要跟上
吴沛良代表还提出了第三种风险:技术风险,“比如引进一些新品种、新技术,或者是刚刚引进来还不成熟,或者是老百姓技术没掌握好,有的失败了,这种风险也是存在的。”
这一点特别是在当前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潮流下越来越凸显。这一方面源自农民本身素质不足,技术缺乏。“农民不种玉米了,改种马铃薯还比较简单,改种木耳,技术就得现学了。”全国人大代表、辽宁省本溪市平山区农技推广中心主任毛丹认为,最重要的是培训要跟上,“种木耳技术要求挺高的。我们给农民专门培训木耳种植”。
即使在一些已经靠技术富裕起来的地方,技术的风险也仍然存在,涉及到农民利益问题也要谨慎。全国人大代表、甘肃省天水市武山县马力镇北顺村党委书记刘天绪带着村民在祖祖辈辈种庄稼的土地上种起了大棚蔬菜,从最早的塑料大棚,到钢架大棚,再到现在的日光大棚。虽说对技术更新已经很习惯了,但去年有公司找来想让村民帮助培育马铃薯原原种时,村民们还是很谨慎。后来专门跟公司签订了保底协议,村民才拿出少量棚试种,慢慢扩大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