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国内动态 » 正文

东北玉米价补分离比预期好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03-06  来源:农民日报  浏览次数:82277
内容摘要:    总的来说,去年一年,东北四省区玉米价格形成机制、补贴政策和收储制度改革,取得的效果比预期好得多。总结出经验之后,
   

 

  “总的来说,去年一年,东北四省区玉米价格形成机制、补贴政策和收储制度改革,取得的效果比预期好得多。总结出经验之后,不仅对玉米的改革,对其他重要农产品的价格改革,也会起很大作用。特别是为下一步怎么对稻谷和小麦价格进行合理的改革,提供了好的经验。”3月4日,全国政协常委、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陈锡文在回答记者关于东北玉米价补分离政策实施效果时如是说。

  玉米价格改革取得了三个明显效果:生产总量调整了、价格合理回归了、农民得到比较合理补偿了

  “在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要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主要农产品的价格上。”陈锡文告诉记者,“去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东北玉米改革的基本原则就是市场定价,价补分离。按照这个原则推进改革,至少现在能看到三个非常明显的效果。”

  “第一是生产总量调整了。政策出台之后,东北四省区玉米播种面积下降了10%以上,减少了2300万亩,面积下来了供给就下来了,也就更加符合现在的市场需求。”

  “第二是价格明显向合理方向回归。收储最低价最高的时候达到平均每斤一块一毛二,2015年主动调减到一块钱,现在大概平均价在七毛五上下。这个价格是市场可以接受的价格,而且和国际进口玉米及玉米替代品的完税成本价格大体一致。那么进口价就没有优势了,我们又夺回了自己的市场。”

  “第三是农民得到了比较合理的补偿。实施价补分离政策后,东北玉米价格下降了25%-30%,但是政府建立了玉米生产者补贴制度,去年补贴了390多亿元,平均一亩地可以补贴150-180块钱。我们在调研中看到,如果是种自家地的农民,有了这个补贴,他还是有赚头儿的;如果是租地的农民,租地价格比较合理的话,大体上也能保本。”

  把补贴从收购价中拿出来

  很多农产品价格高于国际市场,普遍认为是政府定价的结果,陈锡文说:“无论是最低价也好、零售价也好,其初衷是托底的市场最低价,也就是给农民一个承诺,让农民放心。”

  “但是,自2008年第一次开始提高最低价起,慢慢地最低价就不再是一个托底价了,因为最低价包含了对农民补贴的成分。提到后来,就像东北的玉米零售价,成了东北玉米市场的最高价了,到了这个程度不改革就不行了。”陈锡文说道。

  因此,改革要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就必须把补贴从价格里拿出来。“拿出来的同时仍然要给农民,只是要换一种方式,就像东北玉米价补分离的改革。”

  对推进主要农产品价格改革发挥重要作用

  “围绕玉米进行的改革只是一个开始,对于推进我们整个农产品价格改革将发挥重要作用。”陈锡文说,我国有上千个农产品,真正由政府定价的主要是小麦、稻谷、玉米、大豆、棉花、油菜籽这6个品种。

  “新疆的棉花已经按照目标价格方向改革了,大豆的价格机制还会继续调整,长江流域的油菜籽也进行了价格竞争机制改革,去年玉米价格也开始改革。”陈锡文说,那么现在大家更关心小麦和稻谷这两个品种。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要坚持和完善小麦、稻谷的最低收购价政策,所以至少今年不会改。

  但是,陈锡文也特别提示,“必须让农民兄弟了解一点,今年稻谷的最低价是整体往下走的,要从这个价格变化中读懂市场,就是稻谷也存在着供过于求的状况,适当的时候也要进行调整,更加稳妥地向前推进。”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东北玉米价补分离比预期好”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70306/53301.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