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在探索发展优势特色产业的过程中,有时会存在产品品牌知名度不高、产业链短、市场小、效益低等问题,致使本应成为带动一方群众脱贫致富一大助力的优势特色产业无法充分发挥作用。据赤峰市副市长汪国森介绍,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敖汉旗通过以小米为主的杂粮杂豆产业为主导,充分运用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等亮丽名片,推进当地小米走向有机化、精加工的方向,促进产业提档升级。
近日,来自农业部、国务院扶贫办、高校和科研院所的领导及专家学者共聚一堂,在探讨发展优势特色产业“敖汉做法”的基础上,对优势特色产业的发展机遇、产业构建及特色农产品的推广,提出了真知灼见。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把握发展优势特色产业的机遇期
近年来,受市场需求、结构调整等因素的影响,农民发展特色产品的积极性有所提高,杂粮杂豆等产品面积逐步回升。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农情信息处处长刘莉华认为,结构调整为优势特色产业带来了难得的机遇,像小米、燕麦等耐寒耐旱、用途广的特色产品是新一轮结构调整的理想替代作物。同时,消费升级也为优势特色产业开辟了广阔空间。敖汉小米等药食同源的特色小杂粮日益成为消费关注点;杂粮的消费群体由农村居民转向城市居民,杂粮商品率从90年代的10%提高到了现在的80%以上。
敖汉旗是国家扶贫开发的重点县,也是内蒙古贫困人口最多的旗县。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厅副厅长贾跃峰介绍,发展小米产业对于内蒙古自治区种植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意义重大。敖汉以小米产业为切入点,充分利用农业文化遗产品牌,提升敖汉小米的影响力和价值。
国务院扶贫办社会扶贫司社会动员处处长王大洋对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实现精准脱贫也有着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地方政府要用足国家对贫困地区的支持政策,特别是对参与扶贫企业的扶持政策,统筹扶贫资金,切实加强对扶贫企业的支持力度。
好质量+好故事打造优势特色产业的区域公用品牌
近年来,优势特色产业顺应市场的发展,持续快速加快推进,区域布局逐步优化,产品质量也稳步提升,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刘莉华认为,企业在品牌打造上不能忽视产品质量的提高。创建知名品牌,一方面要在优势产区创建区域特色突出、产品特色鲜明的区域公用品牌,依托大型企业或者产业联盟,制定生产规程,规范加工工艺,保障产品质量。另一方面要壮大企业品牌,支持企业制定企业标准,推动技术创新,塑造品牌的核心价值。
独特的气候和土壤条件造就了敖汉独特的小米品种。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教授沈群在比对研究中发现,敖汉小米口感优质,且淀粉热焓值低,利于产品的生产加工,推动敖汉小米的产业化。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刁现民认为敖汉在发展优势特色产业时,需要一到两个高知名度的企业来带动,也需要使用“敖汉小米”这一区域公用品牌的中小企业的参与,要搭建一个政府、企业、科学家、市场、农户相融合的平台,打造谷子生产的核心产业带。
此外,中国工程院院士李文华还指出,敖汉小米拥有几千年的历史,其旱作农业系统是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之一。“农业文化遗产潜力巨大。”李文华说:“一些地区在生产区域特色产品的过程中,也相应地形成了一套特有的技术。这些特色产业的发展,将对区域经济产生相当可观的推动力。”
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科研处处长刘国祥和内蒙古赤峰市农牧科学院研究员李书田也认为,深厚的历史文化也是支撑敖汉小米品牌建设的独特优势。因此,敖汉小米在品牌打造上要讲好历史故事、传承特色文化。
关注电商平台探索特色农产品市场流通渠道转型升级
特色农产品如何闯市场?如何解决好销售问题?敖汉旗委书记邱文博讲述了他们的经验:当地以品牌效益为抓手,实施“互联网+”战略,推动敖汉小米的线上线下发展。
对此,王大洋认为,应继续大力拓展线上线下两个市场:“在互联网时代,电商扶贫必将成为农民增收的新引擎,敖汉小米既要积极探索电商扶贫的新模式,也要抓好传统市场流通渠道的升级转型,创新运作机制和模式。”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谷子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李顺国在调研中发现,在诸如农产品批发市场等小米集散地,小米价格波动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很大;而线上的电商以销售优质、精品产品为主,价格远远高于农产品批发市场。
李顺国建议,一方面要通过开发适合产妇、糖尿病人等不同消费群体的功能性产品,培育高端品牌,提升产品价值。另一方面,要加强农超对接,签订战略联盟,减少流通环节;采取订单生产模式,避免盲目扩大种植规模,推动产业稳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