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家统计局公布2016年文化产业统计数据,中西部地区“跑赢”了东部地区:西部地区增长12.5%、中部地区增长9.4%,均高于东部地区7.0%的增速。
中西部文化产业“加速跑”
从增速看,去年中西部地区文化产业一直在“领跑”。从国家统计局发布的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营收增长数据看,一季度,中部地区增长12.7%、西部地区增长10.6%,均高于东部地区7.9%的增速;三季度,中部地区增长9.8%、西部地区增长10.2%,继续高于东部地区6.5%的增速。
按国家统计局的统计划分,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海南10个省(市);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6个省;西部地区包括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12个省(市、自治区)。
中西部地区虽然经济不如东部发达,但有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优良的自然风貌、保存完好的乡村和古镇,这些都成为今天的“稀缺资源”。中国区域科学协会文化发展委员会秘书长许立勇指出,文化产业具有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市场潜力巨大等特点,易于与其他产业相结合,带动相关产业转型并催生新型产业。再加上近年来中西部地区高铁、高速公路、信息网络等基础设施的完善,让那些“养在深闺”的资源得以被开发,创造价值。
“特别是这几年中西部地区转变观念很快。”许立勇发现,中西部不是“等、靠、要”,而是主动作为,力争做大做强文化产业,以强大的进取心和开拓创新的智慧,要把“资源”变成“财富”,通过发展文化产业创造新的美好生活。
文化激发精准扶贫新动力
中西部地区在文化产业方面“弯道超车”,实现跨越式发展。近年来,湖南和云南的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已超过5%,成为中西部地区良好的示范。
“贵州省全力推进‘多彩贵州’文化强省建设,是做大做强文化产业的总纲。”贵州省副省长何力介绍,贵州正在探索以民族文化产业助推精准扶贫的路子,比如把蜡染、刺绣、竹编、织锦、银饰等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符号及多彩的民族文化资源,打造成特色文化产业,用文化激发精准扶贫新动力。
西藏也在文化产业方面不断发力,不仅建立了西藏特色文化产业发展部门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协调全区特色文化产业发展,还通过“文化+金融”的具体政策,联合多家在西藏注册的银行,切实解决文化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最近两三年,西藏文化产业发展超过全国平均增速,成为助推西藏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发展文化产业,中西部地区既能用好国家政策,比如西部大开发和“一带一路”发展政策,努力推进“藏羌彝”文化产业带等具体项目的建设,又可以利用后发优势,努力向东部地区学习,并根据自己的实际条件,吸收、消化、再创新,走出自己的发展新路。比如,西部地区的新华文轩,是全国唯一在A股和H股同时上市的文化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