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6点,武汉市江岸区三眼桥生鲜市场,检测员高蕾正在进行蔬菜快检。不到7点,所有结果通过菜场公示牌公布。“哪些蔬菜安全,哪些不能买”,一目了然。
高蕾并非食药监执法人员,而是湖北中检检测有限公司检测员。通过聘请第三方机构参与日常快检,江岸区农贸市场抽检率大幅提升,投诉率明显下降。“以前每月总有好几起,现在实现零投诉。”
目前,该做法正在武汉全市推广。
单月检测量赶上以往全年量
江岸区共37家农贸市场。此前,由于人手有限,区食药局对全区农贸市场的检测量,全年为8000批次。分解到单个市场,平均每天抽检量不到1批次。
3月,区财政斥资137万元,委托湖北中检进行第三方抽检。条件是,确保每个市场日检测量达10批次。“我们组建了20人的团队,专门负责江岸区农贸市场的检测。”中检公司负责人说,仅单月检测量,就达1万多批次。
检测密度加强,效率也不断提高。在唐蔡生鲜市场,记者看到,中检公司在此专设了农产品检测室。
早上6点多,检测人员开始对每个摊位进行快检,发现有1批次小白菜农药残留超标,当即通知辖区食药监所,并将检测结果实时共享至江岸区食药局。半小时内,执法人员赶到,问题蔬菜被“冻结”。“以前,执法人员从进市场抽检,到带回食药监所检测,再到出结果,最少需要半天,问题蔬菜早已售出。”江岸区食药局农产品检测负责人艾文武说,委托第三方机构当场快检,最多35分钟即可出结果。
运行至今,中检公司已检出农药超标蔬菜45批次,销毁202.75公斤。
为加强监管,区食药监局对农贸市场进行年度抽检,并通过检查、走访等形式,对中检公司进行考核。
大数据“揪”出监管薄弱点
月均上万的抽检量,不仅提高了问题检出率,还为监管打开另一扇门:大数据。
艾文武告诉记者,以往,每年6月至9月,是公认的农药使用高峰期,这一时间段,农作物病虫害猖獗,农药用量加大,食药监部门也因此加强对蔬菜农药残存的检测力度。
但大数据的结果,却让监管部门有些意外:4月至5月农残超标蔬菜的检出率,反而更高。
仔细分析,找到原因:4月至5月,监管相对较松;6月至9月,监管强度高,问题蔬菜反而少。
在该区一次食安办联席会议上,区食药局据此建议,将日期提前,从4月开始,加强检测力度。“这只是小试牛刀。”艾文武说,依托庞大快检量,“数据库”正逐步丰富。今后,将广泛指导日常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