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国内动态 » 正文

青岛:何以开解海水稻低产之“锁”?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12-21  来源:青岛日报  浏览次数:81935
内容摘要:  12月20日,第一届国际海水稻学术论坛向全世界传递出一个信息:海水稻将嫁接第三代杂交稻技术,触发水稻研发领域的大变局。 
   12月20日,第一届国际海水稻学术论坛向全世界传递出一个信息:海水稻将“嫁接”第三代杂交稻技术,触发水稻研发领域的大变局。
 
  今年,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组织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团队“攻关”六年研发成功第三代杂交稻技术——遗传工程雄性不育系。由袁隆平“挂帅”的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将利用第三代杂交水稻技术和国际水稻所提供的研发材料,计划2020年研发出耐0.8%-1%盐碱浓度、亩产300公斤的海水稻。
 
  什么是海水稻?海水稻是耐盐碱水稻的俗称,并不是在海水里种植的水稻。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执行主任刘佳音介绍,“耐盐碱水稻可以种植到盐碱地,把原来不能种植农作物的盐碱地变成良田。”
 
  据了解,世界各地的江河入海口是半咸水,存在一些自然进化而成的野生水稻品种,国内外均发现了耐盐碱程度为0.3%-1.2%的野生水稻资源。“这些珍贵的稻种资源有相当一部分已被国际水稻所作为种质基因库资源进行收集保存,目前已有几百种耐盐碱的水稻材料。”国际水稻所中国代表叶国友介绍,育种科学家要把这些野生稻的耐盐碱基因鉴定出来,通过现代育种技术进行品种培育。
 
  那么,海水杂交稻缘何有底气解开海水稻低产这把“锁”?第三代杂交稻技术将成为“密钥”。记者从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了解到,第三代杂交稻技术突破瓶颈,将逐步取代目前1700万公顷的一、二代杂交稻,并能解决杂交粳稻的制种风险和成本问题,使杂交粳稻取代我国大部分常规粳稻成为可能。
 
  “该技术用于海水稻研发,可以提高海水杂交稻配组成功率,杂种优势将使海水稻研发在短期内出成果。”袁隆平对此表示,海水稻的种植具有推广潜力,中长期目标是在1亿亩沿海滩涂或盐碱地上推广海水稻。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青岛:何以开解海水稻低产之“锁”?”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61221/52778.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