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论坛由省委宣传部、省委农工部、省住建厅等部门指导,湖北省村镇建设协会和湖北日报传媒集团主办,以“创新乡贤文化建设美丽乡村”为主题。14名国内知名的乡建专家、学者、企业家和基层乡贤代表共话美丽乡村建设。
乡贤是乡村建设的主力军
罗田县三里畈镇新铺村,以农民合作社入股改造家园,带头的就是一群乡贤,如今这里已成为“荆楚家学第一村”。
“现在文艺复兴的时代力量就是新乡贤。”国家行政学院教授、中国乡村文明研究中心主任张孝德说,文化是人类重要的精神营养,而文化的根就是在乡村。“生态的产品,文化的消费,心灵的消费,是未来中产阶级最奢侈的消费品。”张孝德从经济学角度解释道。
浙江莫干山的裸心谷,一个床位2000块钱;北京市民在农村用集装箱建起“城市桃花源”,每年有2000人前来居住。留美博士和人民大学教授在北京郊区开展社区农业实验,这些从乡村之外来的人,给农村注入了新的活力,也是新时代的乡贤。张孝德说,“他们来到农村,将有机会再次复兴我们的乡村。”
“这次论坛让我学到了很多,受益匪浅。”宣恩县椒园镇黄坪村支部书记姚元翔说,“我们村现在已经建了10多公里的徒步道,下一步将把村里几百年的老房子修整一下,通过乡村旅游带动一二三产业共同发展,带领更多农民脱贫致富。”
含着眼泪做乡建
“我们村的村民几十年没有在一起劳动了。”孝昌县王店镇磨山村樊家湾乡贤樊益良说,“之前村民都在打麻将,斗地主,搞了乡建以后,每年早上七八点钟,干部把钟一打,村民自动出来做卫生。”外出打工的人得知村里在打扫卫生的时候,希望能帮点忙,捐点款,但都被村民拒绝了,因为村民更希望他们能回家一起打扫家园。
做乡建缺钱时,磨山村自发组织捐款,还开通了微信号“美丽乡村磨山村”,号召大家一起干。吃低保的贫困户捐了100元,患有晚期癌症的老人硬是从医院赶回来捐了300元……“不是为了别的,只是希望能够看到我们村变好变美丽。”这位老人说。
现如今,磨山村还成立了合作社,募集股本260万元。其中,现金入股34万元,房屋入股18套,土地450亩,劳动力入股30万元,村企业入股20万元。这为村里对接外部的资源提供了平台,也增加了村民脱贫致富的信心。
“2009年我回到海南火山村搞乡村建设,为了节约成本,我把在北京工作的弟弟带回了家乡,跟着村民一起干,搬石头,其中的酸甜苦辣只有自己知道,正是这种浓浓的乡情支撑着我们一直走到现在。”全国返乡大学生论坛发起人、海南火山村荔枝创始人陈统奎说。
“作为乡贤,一定要有情怀,对家乡充满爱,实实在在替群众办实事。”湖北省村镇建设协会理事长王伟华说。
乡贤助力探索乡建新模式
“承载所有炎黄子孙美丽乡愁的基本载体是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乡村,而建设自治、自生、自然、自律的美丽乡村靠人,尤其是当地或从当地走出去有德、有才、有威望的乡贤!”王伟华认为。
他说,目前乡建工作存在三个方面问题,补药难治病、叫好不叫座、吃力不讨好,关键是没有赋予乡村建设“生命”。在他看来,中国乡村建设应在乡贤引导下,回归“四位一体”,即群众为本、产业为要、生态为基、文化为魂;“一体”,即成就新乡村生命体。其中,“群众为本”强调乡贤带动、集体合作;“产业为要”强调精准定位,三产融合;“生态为基”强调要绿色自然、配套完善;“文化为魂”强调乡教支撑、传统回归。
为实现乡村价值,省村镇建设协会探索了“136”建设模式,即一个“自治激发活力产业创造价值,文化改变命运”的理念。三个阶段:自治组织,清洁乡村;综合治理,美丽乡村;产业运营,小康乡村。六个步骤:完善自治机制、创建清洁乡村、修复乡村文化、规划乡村产业、建设美丽乡村、运营乡村产业。
据了解,目前“四位一体”理念已经在湖北乡村推广实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很多乡村的面貌都发生了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