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的背后,是近年来浙江省主管部门和广大茶农为加快茶产业转型升级付出的努力,尽管如此,茶产业发展中存在的短板仍有待补齐。那么,如何进一步补齐短板,更好地实现转型升级?省农业部门认为,确立“喝茶、饮茶、吃茶、用茶、玩茶、事茶”的“六茶共舞”理念,做长做强产业链,既是浙江茶产业转型升级的实践,也是进一步补齐短板、推进茶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由之路。
打响品牌创新销售
浙江茶叶品牌的创建工作历经数十年。上世纪80年代,浙江省就从知名茶叶品牌着手有计划地打造浙江茶叶品牌。目前,浙江茶叶已拥有“西湖龙井”“安吉白茶”等一大批在国内市场上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品牌,与此同时,茶叶品牌群体也正在形成,影响力日益提升。
杭州市西湖区转塘街道外桐坞村茶农李强,是个土生土长的“茶二代”。作为新一代茶农,李强接手家里的茶叶生意后,就以年轻人特有的思维,借助互联网的力量,对家里的“祖产”进行了“翻新”。“外桐坞村有520亩左右茶园,我家有3亩多,今年,我家生产的春茶全是我卖出去的。”李强告诉记者,在销售茶叶时,外包装印上村里统一的‘画外桐坞’品牌logo,再设计了2克一包、3克一包的小茶包、抽屉式茶盒包装,只要寄出一点小样,人们就会下单,并形成了固定的消费人群。
提起玉环,人们自然会想到“玉环文旦”。近年来,随着玉环火山茶的崛起,“火山茶”已成为玉环的一张新名片。2011年4月,集生产、科研、旅游观光休闲于一体的玉环县石峰山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并实行“合作社+示范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经过两年努力,公司已拥有“龙额火山茶”“石峰山火山文旦”等注册商标。2014年8月,玉环火山茶荣获第三届“国饮杯”中国茶叶金奖,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名茶。
据记者从省农业厅了解,为进一步打响浙江茶叶品牌,五年来,浙江省先后在哈尔滨、南京、太原、郑州、西宁等地举办茶博会,累计接待客商1.7万家、消费者28万人次,现场对接茶商1300家,达成合作意向2.7亿元,20多个地方品牌通过推介在这些城市落地。
吃喝游乐茶园百变
骑着单车穿行于松阳大木山茶园,道路两旁修剪整齐的茶树绿意盎然,让游客身心愉悦。观光、品茶、体验制茶,休闲、购物、运动健身……如今的松阳县茶产业,已将一二三产巧妙地融为一体。近年来,随着工商资本的介入,茶叶的休闲、旅游、养生及体验功能得到拓展,涌现了包括杭州梅家坞、临海羊岩山、松阳大木山、安吉溪龙乡、龙泉金观音、开化茗博园、诸暨十里坪、苍南五凤香茗园等一批茶休闲养生点。
赏茶别有一番情趣,吃茶也在浙江玩出了新花样。走进绍兴市富盛镇御茶村的生产车间内,入鼻的是满屋的芬芳茶香。御茶村茶业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吕庆中介绍说:“近年来,御茶村优质抹茶茶园面积持续增加,可以吃的抹茶订单大幅增长,2015年,抹茶销量达400吨,中国抹茶大王正在成为世界抹茶大王。”茶叶由“喝”到“吃”,身价大增。记者了解到,品质较好的抹茶,一公斤可以卖到400元左右,最好的一公斤超过万元。如今,一个以“产业+文化+旅游”为定位、以御茶村为中心辐射周边3.5平方公里的“抹茶小镇”正在全力打造。
近年来,浙江省大力推进茶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长做强产业链。通过引导茶企业参与深加工产品开发,全省茶叶深加工得到较好发展,2015年,全省用于精深加工的茶叶达10.8万吨,从事茶叶深加工的企业达55家,产值达18.97亿元。
机器换人走出新路
清明节前后,浙江省茶园经营者既喜又忧。喜的是采茶季陆续开始,丰收将至;忧的是采茶工日渐紧缺,即便能请来,价钱也是逐年攀升。在采茶工紧缺和人力成本提高的情况下,“机器换人”为浙江省茶产业转型发展提供了支撑。
磐安县依山茶厂原先以生产香茶为主,春茶采摘时,他们选择一芽一叶、一芽二叶嫩度的鲜叶加工工夫红茶。加工工夫红茶对鲜叶的嫩度要求高,虽然其售价比香茶要高,但由于人工采茶成本高,工夫红茶并没有成为依山茶厂的主打产品。采用机采鲜叶分级分类加工技术后,他们用经过分级处理得到的一芽一叶至一芽二叶嫩度鲜叶制作工夫红茶,其余的大叶加工香茶。这样一来,每公斤鲜叶可为茶农增收1.36元。
新昌县红旗茶叶公司的车间里几乎见不到工人的身影,几套大型流水线加工设备成为绝对主力。人们只需要把茶叶原料放在机器入口,然后由机器自动杀青、炒制坐扁、滚筒挥干,不一会就可以从出口处收获干茶。“一台机器一小时能把200公斤原料加工成50公斤干茶,此前,一个工人一天只能生产1.5公斤干茶,‘机器换人’的效率可见一斑。”
据了解,浙江省自2013年启动标准化名茶厂建设,通过政策支持、技术支撑、示范推广等,三年共建成“环境优美、设备先进、管理规范、品牌突出、规模生产、效益明显”的省级标准化名茶厂94家,有效地推动了浙江省名优茶加工升级。至2015年,全省已有37个县的101家茶企、140条生产线投产,年加工能力达1万吨以上,实现产值17.59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