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国内动态 » 正文

易地扶贫搬迁 搬出“穷窝”发现致富“金钥匙”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11-24  浏览次数:82237
内容摘要:  从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贫困山旮旯,到现在居住的小洋房;从居住环境的恶劣,到搬进环境优美的新房这些翻天覆地的变化,受益
   从“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贫困山旮旯,到现在居住的小洋房;从居住环境的恶劣,到搬进环境优美的新房……这些翻天覆地的变化,受益于易地扶贫的搬迁工程。

  

 

  11月23日,2016年贵州省第三次项目建设暨易地扶贫搬迁现场观摩督查会启动,记者跟随第七组来到了黔西南州兴义市、兴仁县和贞丰县,看当地如何让贫困户门通过易地扶贫搬迁,彻底“挖穷根”,找到致富的“金钥匙”。

  打造手工业特色小镇 为搬迁户解决就业、就医、就学问题

  “现在洒金安置点主体工程已全部完工,现在正在进行室内装修,预计12月底,就能达到搬迁条件了。”第一站,观摩组一行就来到了兴义市洒金安置点,在施工作业的敲打声中,相关负责人指着身后正在建设的楼房说道。

  记者了解到,洒金安置点将对来自普安、晴隆、贞丰、望谟4县,共2204户9689人进行集中安置。同时,为了能让贫困群众更好的融入到城市中,兴义市在设计规划之初,就组织不少搬迁户代表参与到规划之中来,让搬迁户们住的更加舒心。

  住房问题得到了解决,搬迁户孩子的读书问题、看病的就医问题、收入的来源问题等,也同样让搬迁户的心始终稳不下来。为此,兴义市下足了功夫。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也能让搬迁户入住的环境更好、就业的渠道更宽、生活的品质更高,兴义市将打造洒金手工业特色小镇,这里将具备异地扶贫安置、手工业生产、大数据及配套产业、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健康养生等功能,可以满足搬迁户中需要就业、就学、就医等问题,让搬迁户们能真正在洒金“搬到进来、住得下来、富得起来”。

  将乡愁和记忆一起“搬”到新家

  大山大坡深沟沟,山高坡陡路难走,这是望谟麻山的真实写照。而居住在被当地人称之为“坨”的地方的居民们,更是每天担心山上的石头会不会滚下来,下雨会不会有泥石流等。而现在,他们早已没有了这样担心。

  义龙新区马别易地移民新村安置点,是专门为望谟县麻山乡精心‘定做’的安置点。不少搬迁户们都告诉记者,搬迁时,不少苗族同胞们还按照传统的苗族风俗,举行了原汁原味的入住仪式。

  为了让居住在这里的群众更加快速的融入城市生活,在安置点了还特别设置了“麻山乡村记忆馆”,这里面存放着搬迁户们自己从原来的家里带来的老物品,每一件物品都寄托了他们对家乡的记忆与乡愁。除了“记忆馆”,安置区里还有“麻山海孟坝”文化广场、“大食堂”等,这些项目的建设材料大部分都取自于麻山乡搬迁群众居住地,一草一木一石都倾注了麻山人民的情感。

  乡愁是留住了,但现实的就业问题同样需要解决。为此,义龙新区还根据搬迁群众的兴趣爱好、技能特长、发展意愿等,在安置区内开办制衣坊、刺绣坊、织布坊等,让搬迁户们发挥自己的特长,获得收入的同时,也让布依族、苗族的文化得到了保存。

  “以前居住的地方,为了买上一件小物品,走路就要花上2个小时的时间,交通十分不便利。但现在不一样的,我在家楼下就能买到,特别方便。”正在作坊里学习手艺的吴胜艳告诉记者。记者在马别也看到,超市、通信营业厅等配套的生活设施一应俱全。“妹妹也在家门口就能上学了,不用再读寄宿学校了。”吴胜艳说道。

  “这里很现代化。”黔东南州台江县委常委、副县长崔洋在看到马别安置点后告诉记者。崔洋表示,马别给搬迁户们提供了“一条龙”式的服务,就如同社区一样,能让居住的群众感到舒适和便捷。“这种方式,我们台江完全可以学习、借鉴。”

  让文化和手艺成为增收的“金钵钵”

  小桥流水人家的风景不是只有江南才能看见,如今在者相镇,易地扶贫搬迁的搬迁户们就住在风景如画的“小桥流水人家·布依风情小镇”安置点中。

  贞丰县者相镇布依绿色家园项目位于贵州省首个民族文化旅游扶贫试点核心区,而者相的文化创意园也建在了这里。为何会将安置点建设在创意园旁?这也看出当地政府的“别有用心”。

  记者了解到,这样建设就是为了能让搬迁户们就近就业。目前,在文化创意园和土布小镇,可以提供岗位1278个,带动就业648户1449人。杨静就是其中的一员,她告诉记者,2个月前她和丈夫带着小孩一起搬到了这里,现在她在创意园里纺布,每米可以买到8元,一个月100多米是没有问题,可以为家里增加一些收入。“而且小孩现在上学也很方便,就在家门口就能上了。”杨静一边告诉记者,手上纺布的动作也一直没停。

  此外,在文化创意园区里,还引导搬迁户在园区开办民族刺绣手工作坊、民族服饰、古法造纸、藤艺、其实等,将搬迁群众的记忆变成旅游商品,实现搬迁户增收。记者也在现场看到,不少家具用品所使用的布料,就是当地的土布。

  “每个地方都有不一样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我们也可以将我们自己的特色融入在产业里或者居住的地方。”榕江县移民局局长左祥告诉记者。“我很期待他们以后的发展,这样我们也可以多学习一些。”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易地扶贫搬迁 搬出“穷窝”发现致富“金钥匙””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61124/52620.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