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国内动态 » 正文

吉林为4000万吨秸秆找出路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11-21  来源:新华社  浏览次数:82177
内容摘要:    年产粮食3500万吨,伴生秸秆约4000万吨。环境保护部11日公布《10月环境卫星秸秆焚烧火点月报》显示,吉林火点数由去年同
   

 

  年产粮食3500万吨,伴生秸秆约4000万吨。环境保护部11日公布《10月环境卫星秸秆焚烧火点月报》显示,吉林火点数由去年同期的308个减少到73个,同比下降近八成。

  深秋初冬,又是焚烧秸秆旺季。记者近日在吉林部分地区调研看到,大型机械在已收割过的田地作业,对秸秆进行粉碎,打包,运输……产粮大省吉林多措并举,“一吨一吨”为秸秆找出路。

  秸秆经纪人助力为秸秆找出路

  秸秆打包机轰鸣着走过秋收后的田野,一会儿就将散落的秸秆压缩为直径1米多的“圆柱体”。不论走高速还是乘高铁,两侧的田野里,每隔几十米就会看到这样的“圆柱体”错落排列。

  体积大、质量轻、运输成本高……秸秆综合利用喊了多年,但受制于秸秆本身特性,“收储运”成为难题。秸秆需求与供应之间最大的盲点就是缺少一个收集储运的“中转站”。

  今年,吉林农村出现一个新群体:秸秆经纪人。德惠市种粮大户宋怡辰将自己地里秸秆打包后,又去附近村屯作业。宋怡辰说,4台打包机“歇人不歇车”,秸秆卖到附近电厂1吨能赚六七十元。

  德惠市农机总站副站长滕继德说,吉林省有政策,购置秸秆打包机可以享受30%的补贴,激发了秸秆经纪人的热情,他们成为破解“收储运”难题的关键人物。仅在长春市,就有300多台秸秆打包机械活跃在田野中。

  “我们建立‘企业+收储点+农户’模式,充分发挥秸秆经纪人的作用,设立182个收储点。”吉林泉德秸秆综合利用有限公司生产经理刘志勇说。

  村有收储点、乡有收储中心、县有规模化利用企业……长春市积极培育秸秆经纪人等收储运新型经营主体,争取3年形成完整产业链条,并在2018年基本实现田间秸秆打捆。

  综合利用 “变废为宝”

  未漂白的本色生活用纸、文化用纸、餐盒……在泉德公司,以秸秆为原料的产品琳琅满目。除用秸秆本色浆生产生活用品同时,企业还衍生出有机肥料、有机饲料,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每年可加工秸秆30万吨,生产生活用纸20万吨、有机肥15万吨、植物饲料10万吨。

  造纸、发电、燃料、秸秆制油……秸秆多元利用在吉林各地有声有色。德惠构建起发电、饲料、肥料、建材和造纸5个秸秆综合利用产业体系。松原市前不久落地总投资40亿元的生物质合成油项目。建成后,年加工秸秆130万吨,产出合成油20万吨。松原目前已有秸秆综合利用企业14户。

  变废为宝,农民增收。“我的500公顷地约产3000吨秸秆,都卖给电厂和造纸厂,1公顷地净利润有150元。”德惠市种粮大户杨海超说,“卖秸秆增收近8万元。”

  “去年收购6万吨,今年突破10万吨。”国能德惠生物发电有限公司总经理王炳胜说,农民尝到甜头的同时,也破解了企业收不到秸秆,“发电机组‘吃不饱’”的困局。

  免耕播种 秸秆还田“肥黑土”

  在产粮大县梨树,记者则看到另一番景象。秸秆像棉被一样盖在大地上,看似“埋汰”,而拨开表层土,腐化的秸秆“释放”的有机质成了最好的肥料。这种免耕播种、秸秆还田的新技术让当地少了焚烧秸秆的烦恼。

  “春天,免耕播种机切开秸秆覆盖的土壤,种子和肥料进入预定区域,紧接着用轮子来压实。”梨树种粮大户卢伟说,免耕播种,根系发达,植株健壮。他经营的440公顷土地从2014年起采用免耕播种法,公顷产量达到1.3万公斤,既增产又保护黑土地。

  梨树县农技总站站长王贵满说,梨树推广免耕播种面积已达30万亩,单产提高5%以上,还防土壤风蚀和水蚀,保护土壤水分,可以延缓旱情5——7天,耕层0——20厘米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了12.91%.吉林去年起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作业补贴,对秸秆还田覆盖免耕播种和高留根茬还田免耕播种,每公顷补贴375元。

  尽管吉林“多路出击”为秸秆找出路,但“收储运”体系、综合利用产业链仍待完善,在一些地方还有焚烧秸秆现象。这既需要完善的顶层设计,也需要细化具体的产业政策全面支持,更需要时间去布局推进。

  从曾经的“烧火棍”到现在的“香饽饽”,吉林农民正告别烧秸秆的“传统”,走出一条“以禁促用”的新路。根据规划,到2020年,吉林秸秆综合利用率将达到85%,基本解决秸秆露天焚烧问题。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吉林为4000万吨秸秆找出路”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61121/52591.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