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济南市商河县怀仁镇怀仁村十分安静,每家每户门前摆着用粗铁丝焊接成的镂空“大铁桶”,里面装满了金黄色的玉米。除了这种简易“粮仓”,农户们还将玉米一个接一个拴成串,挂在房前。这种“安静”是反常的,因为往年这个时候,粮食收购点往往是车满为患。
“价格太低了,这个价卖了,本都收不回来,得再等等。”村民李瑞民一语道破其中原因。今年全市玉米迎来了丰收,收获面积304万亩。但目前玉米均价在每公斤1.4元左右,相比去年下降三分之一。是什么原因造成玉米价格下降?种植户、收购商情况如何?未来玉米价格会上涨吗?记者近日带着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采访。
种植户
大户出手求回本散户惜售不愿卖
不久前的一天上午,怀仁村“振北春家庭农场”内飘出阵阵酒糟味,农场的院子里,400多平方米的厂棚下,打碎的玉米粒被堆成几座“小山”,源源不断地通过传送带“灌”进运输卡车,等待被拉走。
农场主郭文宗是该村的“种粮大户”,2014年流转了村里350亩土地种植玉米和小麦,在种植和销售的同时,他还收购散户的玉米,并且开办了一家粮食酿酒厂,从种植、销售,到收购、生产,这个家庭农场有一个完整的生产、销售链。
此时,郭文宗正与村里另一位“种粮大户”信靖家聊着玉米价格:“最近到了7毛4了,准备卖了。”
“能回本吧?”
“刚刚保本把。不比你,有个酒厂还好说,能转化一部分。”
“我也不敢再收了,现在这个价还不稳,以后价格可能会再降,再收就赔了。”
郭文宗的担心不无道理,回想9月份,玉米价格一度降到过每斤6毛多,价格忽高忽低,即使这些经验丰富的种植大户也“拿不准”,如今每斤7毛4的价格还不知道能维持多久,所以信靖家准备“出手”了。
“现在7毛多一斤,每亩地能产1200斤,扣除每亩地承包费500元,肥料、种子、人工等费用每亩200多,每亩也就能赚个100多块,刚刚保本,比去年少了一半多。就这愿意收的还不多,大都卖给养殖户,做青贮玉米了。”信靖家告诉记者。
青贮玉米不用进行脱皮、脱粒等深加工,耗费的人力、物力相对较少,成本也低,面对下降的玉米价格和冷淡的收购市场,信靖家为了保本选择把玉米卖给养殖户。但青贮玉米的市场连着养殖户的效益,明年价格若是再下降,玉米往哪销他心里也没底。
而郭文宗则多亏了家里的酒厂“自产自销”,进行粮食再加工,才能不“白忙活”。
“2014年玉米价格高的时候流转过来的土地,那时候每斤都到了1块2了。没想到两年之后价格降了将近一半,虽然有酒厂撑着,但也就是小本生意,现在是没有扩大种植面积这个想法了。”郭文宗说。
面对玉米价格的“震荡”,种粮大户们为保本已经“出手”,而摸不透市场的散户则还在等待。
在平阴县小屯村的一处收粮点,很多农户在打听粮食价格。“不行,这个价太低了,去年每斤最高到了1块多了,今年上门收购价才7毛多,再等等吧。”67岁的王海庆说。王海庆家有3亩地,是他和老伴的主要收入来源,今年玉米一共收了2000多斤,虽然不多,但他却因价格下跌至今也舍不得卖。
收购商
怕价格一降再降“买涨不买跌”
面对玉米价格下跌,种植户不愿意卖,而收粮户又是怎么想的呢?“价格持续走低,根本不敢收,收就会亏本、赔钱。”采访中,郭文宗道出了不少收粮户的心声。
商河县贾庄镇粮食收购点年吞吐量上万吨,李召庆已经在这个收购点当了多年“掌柜”。“这个价老百姓不接受,嫌贱惜售,只要稍微有点仓储条件的,都先自己储藏起来等价格回升,没有储藏条件的想卖,我们又不敢大量收,怕价格一路走下去,我们更赔钱。”李召庆说。
往年在10月份左右,收粮户们就开始收购玉米等待来年价格上涨。去年收购价基本维持在每公斤2.2元左右,现在基本上是每公斤1.4元左右。“价格越低越不敢收,如果按现在的价收了,明年价继续下跌,到时候玉米积压越多,赔得就越多。”李召庆说。
记者采访多位收粮户了解到,由于玉米不像小麦的需求量那么大,玉米多用在饲料、酿造、淀粉等行业,销售也有很大的局限性。因此,许多收粮户目前都处在停收观望状态,宁可让粮库空着,也不敢贸然出手收购。
价低、难卖,农户们迎来了丰产,却难丰收。
以济南市的“粮仓”商河县为例,今年该县玉米收获面积92万亩,全县玉米平均单产达到610.66公斤,总产达到256.18万吨,农民每种一亩玉米,成本在750元左右。按照1.5元/公斤、610.66公斤的平均单产计算,每亩总收入952.63元,农户去除成本,每亩净利润202.63元。参照常年同期价格,全县玉米销售减少16689万元,全县有52万名农民,人均增收减少320.94元。
种植户杜振生的“小算盘”
收入
豆类科作物
亩产约200公斤×每公斤价格约8元=每亩收入约1600元玉米
亩产约600公斤×每公斤价格最高1.6元=每亩收入约960元成本
●种植玉米成本高,需要的肥料多,还要多浇两遍水。
●豆类作物根部有根瘤菌共生,自身可产生养分,与其他作物轮种,还可以某提高土壤肥力,每亩成本又比种玉米少七八十元。
杜振生还大胆尝试玉米、花生间作种植。2米种花生,1米种玉米,利用透光好通风的优势,加大玉米的种植密度。今年试种的10亩间作地获得好收成,每亩玉米产量350公斤,花生400公斤,每亩收入达2000多元,比单独种植豆类还多收入多400元钱。明年,他准备铺开这种种植模式。
看走势短期内仍难真正止跌回升
虽然这段时间由于玉米种植户惜售,玉米价格略微有所回升,但在短期内玉米价格仍很难真正止跌回升。
地处黄河岸边的长清区归德镇是济南的一处粮食主要产区,该镇杜圈村的52岁农民杜振生流转了当地的347亩土地,种植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是长清乃至济南市数一数二的种粮大户。2014年玉米价格坚挺,他收入颇丰,然而2015年玉米价格下跌导致他比2014年少收入12万元。
“今年比去年还低,现在才7.8毛每斤,下降了将近一半。但是我估计这个价格也稳不住,因为进入10月份天气一直不好,加上价格低农户都‘捂着’不卖,卖玉米的还是少,所以价格高点了。11月天气一好,很多打工的人回来了,玉米开始集中出售,价格肯定又得下来。而且东北玉米价格现在价格低了,挤占了一部分本地市场,同时进口玉米也很便宜,所以市场越来越小了,长期来看价格是不可能再涨了。”杜振生说。2 探
究竟玉米价格下降有三大原因
●玉米供过于求 玉米价格走低,最重要的原因是市场需求不足,玉米供过于求。
●临储政策取消 2008年以来,我国在东北三省和内蒙古实行玉米临时收储政策,拉动国内玉米价格逐年攀高,玉米库存逐年增加;2015年,玉米临储价格首次下调,挂牌收购价定为2元每公斤,比2014年临储价格每公斤调低了0.26元;2016年,玉米临储政策取消,据相关报道称,东北玉米价格已降至“冰点”。玉米临储政策虽只针对东北三省和内蒙古,但其变动的震荡却波及全国各地。没有了价格“保护伞”,国内玉米全部走向市场化,价格下跌就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国际市场冲击 进口放开,国际市场玉米价格下跌,进口玉米价格低,这也是造成国内玉米价格下降的原因之一。3 找
出路调整种植结构是“出路”
玉米供过于求的现状,成为“供给侧改革”的重点。
今年,农业部做出了农业种植业结构调整的安排,计划调减玉米种植面积2000万亩以上。而面对玉米价格明确下跌的市场行情,有些“嗅觉灵敏”的玉米种植户已经开始了调整种植结构的尝试。
“我了解过临储政策,政策一变都得跟着变,降价是趋势。而今年夏季雨水多,我种的很多玉米都霉烂了,种根本没收回本来,以后也不会有好转,所以只能改变种植结构,现在我拿出原来种玉米的80亩地来改种黑豆了。”杜振生说,虽然豆类科作物的产量的不如玉米产量高,但算下来每亩豆子可比玉米多收入600多元。
除了像杜振生一样缩小玉米种植面积,改种其他作物之外,相关农业专家建议,玉米种植结构性调整,农户还可以通过签订订单,扩大粮改饲种植,积极扩种青贮玉米,提高经济效益;其次,还应该积极与深加工企业合作,开发玉米须茶、玉米粒罐头等深加工产品,提高玉米附加值,形成玉米深加工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