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国内动态 » 正文

休闲渔业拉动渔业经济转型升级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11-02  来源:农民日报  浏览次数:82379
内容摘要:    福建:着力创建水乡渔村  近年来,福建省以创建水乡渔村为抓手,大力发展休闲渔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截至十二五
   

 

  福建:着力创建水乡渔村

  近年来,福建省以创建“水乡渔村”为抓手,大力发展休闲渔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截至“十二五”末,全省“水乡渔村”规模达137家,涵盖了生产体验、休闲垂钓、旅游度假、观赏娱乐、文化探索和科普教育等功能。其中18家被确定为“全国休闲渔业示范基地”。

  抓创新,培育发展新模式。因地制宜,不断创新休闲渔业发展的方式和途径。以浯屿现代休闲渔业基地建设为试点,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渔民”的产业模式,由旅游投资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整个项目包含浯屿岛、浯屿海上牧场以及生态无居民海岛浯垵岛的开发建设,通过挖掘海岛渔村自然与文化旅游资源,发展海上旅游观光、渔家乐、渔家休闲民宿等休闲渔业,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将休闲渔业项目做大做强。

  抓创建,示范带动发展。以创建“水乡渔村”为载体,吸引社会资金投资建设,加快休闲渔业发展的工作机制。一是规范创建标准。确定了设施、交通、环境、管理、质量、经营等6个方面20项的评审内容和创建要求,规范申报、考核、审批、授牌等程序。二是强化产业引导。联合省旅游局共同推进“水乡渔村”创建,并给予每家创建单位10万-30万元资金奖励,优先推荐其申报休闲渔业补助资金项目,努力打造“清新福建”的海之游、渔之旅。三是加强动态管理。建立“水乡渔村”动态管理档案,授牌有效期5年,不定期复查。对授牌后放松管理、质量下降,不再符合“水乡渔村”标准的,提出限期整改,若仍无法达标,则取消授牌。

  抓品牌,增强发展效益。一是重点打造福建“水乡渔村”知名品牌。设计并注册“水乡渔村”商标,开展“水乡渔村”精品工程创建活动,召开全省“水乡渔村”现场交流会,扩大品牌影响力。二是通过开展“福建十大渔业品牌”创建活动等,打响“福州金鱼”等知名品牌,鼓励、支持休闲渔业特色品种申报国家级地理标志,并予以资金奖励。

  抓特色,引导产业化经营。培育“福州金鱼精品工程”,引导养殖方式由农家式、小规模到大规模、集约化发展,产业格局从单纯养殖向苗种繁育、养殖、饲料加工、销售、研发为一体的产业化经营转变,培育壮大一批龙头企业;支持福州(闽侯)金鱼产业园建设,打造集金鱼繁育、研发、物流、休闲旅游为一体的现代金鱼产业基地,促进产业集聚。2013年,福州市被中国渔业协会授予“中国金鱼之都”称号。目前,福州金鱼养殖面积近1200亩,养殖年产值3亿多元,其中中高端金鱼产值占全国一半以上,80%出口到日本、东南亚、欧美以及港台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

  山东:重点规划海洋旅游功能区

  山东省高度重视休闲渔业的发展,省海洋与渔业厅从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培育海洋与渔业优势主导产业、为山东建设“海上粮仓”提供新的经济增长点,积极探索渔业和旅游业的融合发展。在全省海洋功能区划中,把海洋旅游功能区作为重点功能区加以优先规划。在发展现代渔业中,积极拓展渔业的旅游和休闲功能,注重发展休闲垂钓、观光渔业、体验渔业等休闲渔业产业,取得了明显成效。

  随着山东省渔业经济不断发展,渔业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休闲渔业已成为渔业经济新的增长点,全省现有国家级休闲渔业示范基地37处,省级休闲渔业示范园区72处,省级休闲渔业示范点110处,省级休闲海钓示范基地18处,省级内陆休闲垂钓基地10余处。临沂市被国家休闲垂钓协会授予全国首个“中国休闲垂钓之都”称号。2015年,全省休闲渔业产值达200多亿元。

  全省的休闲渔业模式从经营活动方式来看,呈现休闲海钓型、养殖垂钓型、竞技垂钓型、渔家乐、休闲渔业公园、游览型6种休闲渔业类型。

  按照国家的有关部署,山东省渔业主管部门注重加强同省旅游局的合作,积极参与到好客山东休闲汇等活动中,自觉将旅游元素、观光元素、体验元素融入到休闲渔业,成功举办了一系列活动。

  近年来,山东先后制定了《山东省渔业发展规划》,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厅就印发《关于培育和发展休闲海钓产业的意见》发出通知,和省旅游局联合印发了《山东省省级休闲海钓基地评定办法》《山东省内陆省级休闲垂钓基地评定办法》。省财政给予省级休闲渔业示范园区专项资金扶持,每个园区30万元,2014年、2015年、2016年为鼓励发展休闲海钓产业,全省每年拿出3000万元对省级海钓示范基地发展给予专项资金支持,主要用于恋礁鱼投放、垂钓基地本地调查、海钓基地监测网建设、海钓基地平台建设等。威海市海洋与渔业局和财政局出台了《威海市鼓励休闲渔业产业发展资金奖励办法》设立了专项资金,从2014年开始连续3年扶持休闲渔业重点项目,对达标项目进行奖励,综合性休闲渔业基地项目每个奖励20万-30万元,海上游钓区项目每个奖励10万-20万元,陆地池塘垂钓区项目每个奖励10万-15万元,海边池塘垂钓区项目每个奖励10万-20万元,这在全省地级市中尚属首次。日照市拿出财政专项资金对获评市级休闲渔业示范园的20家企业(单位)进行奖励。

  北京:坚持科技引领做精观赏鱼

  北京是典型的消费型城市,观赏鱼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北京的观赏鱼产业形成了自身的特点。

  宫廷金鱼是北京最具特色的观赏鱼品种,有史料可查的宫廷金鱼有100多个品种,近几年通过挖掘,现有品种60余个,已恢复濒临失传的王字虎头、鹅头红等金鱼种群10余个,提纯复壮黑大眼龙睛、弓背水泡等品种近20个,研发蓝鹅、蓝虎头等新品种10余个。

  锦鲤方面,不断提升锦鲤苗种的繁育、选育、养殖能力,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优良品种。通州鑫淼水产总公司于2012年通过国家级资格验收,成为全国首个国家级锦鲤良种场。同时,红运、金牛、博兴等锦鲤养殖场近年在参加全国多地的锦鲤大赛中,均获得很好的成绩。

  创建观赏鱼创新团队,为观赏鱼产业发展注入活力。团队整合了北京地区各个方面的科技资源,促进了渔业科研、教学与推广机构的结合以及中央和地方渔业技术机构的合作,由4个层次组成,设有1个产业技术研发中心,9名岗位专家,2个综合试验站和8个农民田间学校工作站,有专门的经费保障,自团队创建以来的建设经费为3200万元。团队在观赏鱼品种选育、营养与饲料、病害防治与监测、观赏鱼鉴赏标准、产业信息化以及产业经济研究方面开展了多项前瞻性研究,将创新成果延伸到了池塘边,直接服务于渔业生产,既满足农民需求,又促进科技成果落地转化,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加大技术应用力度,为观赏鱼产业发展增添动力。在观赏鱼品质筛选规程、观赏鱼优质安全饲料、观赏鱼增色技术及中草药病害防治等方面研发应用新技术67项,实现全市观赏鱼良种覆盖率66%,技术采纳率达75%,并组织各区通过开展试验示范、技术培训、现场观摩、下乡指导等多种形式进行广泛推广,并将生物浮床、高效增氧技术应用于观赏鱼产业,取得良好效果,提高了养殖户收益。

  加强良繁体系建设,为观赏鱼产业发展筑牢基础。针对北京宫廷金鱼种质资源保护与发展,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所合作,建立北京宫廷金鱼种质中心,全面系统地构建基因、细胞、活体、群体等种质资源保存和共享平台,为宫廷金鱼的良种保护、种质改良、新品种开发提供物质基础,繁育出更多种质优良的金鱼苗种以满足市场需求,为北京市场乃至全国的金鱼产业提供稳定的苗种来源,延续金鱼养殖技艺和历史文化传承。

  湖南:培育特色品牌创建示范基地

  湖南素称“鱼米之乡”,全省有水域面积2000多万亩,经济鱼类167种,该省坚持把休闲渔业与新农村建设、旅游业发展、渔业文化传承有机结合,探索现代渔业发展新途径。目前,全省具有一定规模和接待能力的休闲渔场4049个,垂钓水面78万亩,年接待游客量3600万人次。一些地方以捕捞节、螃蟹节、垂钓节、赏鱼节、生态渔业节等形式推出休闲活动,以鱼全席、有机鱼、特种鱼、观赏鱼等打造特色品牌,延伸渔业内涵,增加渔业附加值。2015年,全省休闲渔业产值近50亿元,占渔业总产值12.8%。

  湖南加强品牌培育,大力支持休闲渔业示范基地创建。该省加快推动渔业生产与服务三产对接融合,在生产技术、运营管理上实施“点对点、面对面”指导服务,重点支持创建国家级和省级休闲渔业示范基地。出台《湖南省省级休闲渔业示范点评定办法(试行)》,从交通设施、安全管理、环境卫生、公共服务、基本建设与必备条件、经营管理、质量安全与环境条件、市场监管等八个方面共34项,对拟创建基地进行规范、指导与考核验收。各地通过宣传、包装、促销等手段,加快休闲渔业品牌创建,不断提升休闲渔业的品位和档次。全省现已创建26个国家级休闲渔业示范基地、141个省级休闲渔业示范点,120多家基地获四星或五星“休闲农庄”称号。其中,26个国家级示范基地接待能力达2040万人次,2015年实现产值10亿元,占全省休闲渔业产值的20%。

  湖南省还将休闲渔业作为新农村建设、现代渔业、休闲农业发展的重要内容,从四个方面进行重点支持。一是将休闲渔业企业纳入新农村建设的统一规划,并可将其纳入新农村建设的政策支持范围。二是对休闲渔业的初级水产品、水产品粗加工免征企业所得税。对经审批的休闲渔业企业生产加工用地及生产生活等建筑,按权限报批减免其土地使用税、房产税。三是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池塘标准化改造、农村清洁工程、阳光工程等项目建设和资金扶持上对休闲渔业企业给予重点支持。四是对经省休闲农业协会评定为五星级的休闲渔业企业,享受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待遇。金太阳现代休闲农庄、千龙湖生态农业、株洲乔西生态农业、良美鲟龙公司等6个国家级休闲渔业示范基地被评为湖南省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园,省政府对每个产业园给予100万元奖补资金。

  吉林查干湖:传承古老渔猎文化

  近年来,吉林查干湖渔场通过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深入挖掘传统渔猎和民俗宗教文化,不断丰富渔文化内涵和表现形式,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休闲渔业营销、推广和发展模式,取得了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截至2015年末,查干湖现有资产总额12.5亿元,其中湖内在产品总值8亿元、其他资产4.5亿元,年渔业产值2.2亿元,其中休闲渔业产值1.3亿元,年接待游客近百万人次。

  挖掘历史,传承和再现渔猎文化。通过挖掘渔猎文化,查干湖渔场将捞“头鱼”,品尝“头鱼宴”和“头鹅宴”融入休闲渔业活动中来,举行具有神秘色彩的“祭湖醒网”仪式,沿用马拉绞盘这一古老冰上捕鱼方式,丰富了查干湖休闲渔业的文化内涵。同时,查干湖渔场把冰封后的湖面作为一个巨大的休闲渔业游乐平台,将整个冬捕生产过程完整地展示给游客,让冰原捕鱼成为特质旅游资源。

  举办文化旅游节,延伸产业链。利用渔业生产方式和渔业资源,举办与渔业相关的节庆系列活动。包括吉林查干湖冰雪文化旅游节、查干湖蒙古族民俗文化旅游节、荷花节、春季开湖鱼美食节等节庆活动,延伸休闲渔业产业链。从2002年起,连续14年成功举办“中国吉林查干湖冰雪渔猎文化旅游节”。

  拍卖“头鱼”,提升品牌影响力。在冬捕节开幕式上,以捞“头鱼”和拍卖的方式提高游客的参与度,吸引大众的目光。“头鱼”拍卖不但成为企业提高知名度的一个有效途径,更让查干湖胖头鱼价格飙升,由2002年的8888元升至2015年的788888元。同时,还在冰上开辟了冰上超市,把刚刚捕到的鲜鱼直接销售给游客。融入满蒙文化、渔猎文化、湿地文化元素的查干湖休闲渔业提升了查干湖休闲渔业品牌价值。

  鼓励渔民参与服务活动。渔民新建渔家乐35家,不仅为游客提供全鱼宴,还为游客代买鱼产品,上冰当导游,既方便了游客又增加了收入。部分渔民利用渔船、渔具和专业技能,在查干湖浅水水域,开展游客直接参与的拉网捕捞作业,体验与渔民一起出船、拉网、尝湖鱼、住渔家,当一天真正的渔民,亲身体验渔民生活和渔村的乡情。

  建立“互联网+鱼产品”营销模式。与京东、苏宁、顺丰、邮政、中通等电商跨界合作,开展鱼产品线上和线下销售,游客与商家争相抢购查干湖有机鱼;体验式消费服务、宾馆住宿、餐饮预订异常火爆,带动周边几万人就业。活动期间,鱼产品销售收入超过3000万元,每年约有近百万人次来查干湖休闲、观光,品尝胖头鱼,购买查干湖有机鱼产品,直接带动旅游产业销售收入2000万元。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休闲渔业拉动渔业经济转型升级”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61102/52467.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