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国内动态 » 正文

甘肃镇原:苹果变“金果”农民乐开怀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10-25  来源:镇原县委外宣办  浏览次数:83170
内容摘要:  金秋时节,硕果盈枝。走进镇原县屯字原,随处可见果农忙着采摘苹果的喜人景象,沉甸甸的苹果压弯了枝头,果园里飘荡着沁人心
   金秋时节,硕果盈枝。走进镇原县屯字原,随处可见果农忙着采摘苹果的喜人景象,沉甸甸的苹果压弯了枝头,果园里飘荡着沁人心脾的香味。一辆辆装满苹果的货车来来往往,让平日里安静的果园顿时热闹了起来。

  记者来到屯字镇陈畅村果农畅维泽的果园,远远就闻到了浓浓的果香味,采摘下来的苹果还没有来及装箱,客商就已经上门催了。看着枝头上又大又红的苹果,畅维泽高兴地说:“今年虽然遭遇了冰雹,但是我家的果子受损面小,整体还不错,产量并没有降低!”一旁正在摘苹果的果农打趣道:“你这满园种的可都是‘金果果’呀!”一句话引来一片笑声。

  畅维泽是镇原县屯字镇苹果种植大户,他经营的果园也是管理示范园,20年的“果龄”让他成为了远近闻名的“果把式”,14亩大的果园里红彤彤的一片,预计总产量有6万多斤,今年的市场行情虽然不理想,但是丝毫没有影响他种植苹果的信心,畅维泽信心满怀地说:“所有的苹果已经被客商预定了,过两天就得装车,6万多斤苹果,以每斤2.67元出售,我就能见到16万元的现金。”

  近年来,镇原县坚持走产业化脱贫之路,把苹果产业作为产业扶贫的重点来抓,坚持“夯实产业基础,扩大栽植规模,强化示范引导,提高质量效益,完善服务体系,推进品牌建设”的工作思路,按照“扩规模、提品质、创品牌、争效益、促增收”的目标,以工业化方式培育苹果产业,以企业化模式管理苹果示范园,全力培育壮大苹果产业,带动群众脱贫致富

  “为了抵御市场风险,实现果农增收致富,我县建立了苹果贮藏企业引入机制,打造特色果业品牌。采取招商引资的办法,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兴建果品贮藏保鲜库,不断增强果品贮藏能力,实现转化增值,大大增加了果品附加值,延长了产业链条,经济效应也逐步凸显。”镇原县果业局局长慕浩春说。

  记者从该县果业局了解到,2015年,镇原县苹果累计留存15.2万亩,其中挂果园6.2万亩,苹果年产量8.4万吨,产值3.5亿元,其中涉果贫困村32个、贫困户3378户,贫困户累计栽果建园5500亩,贫困户人均果业收入245元。2016年,该县新建果园1.9万亩。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甘肃镇原:苹果变“金果”农民乐开怀”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61025/52410.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