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在湖北省襄阳市樊城区牛首镇张湖村林苗产业扶贫合作签约仪式现场,该村3组贫困户刘凤英对村里发展400亩苗木种植基地的决定表示赞成。“我也要入股合作社。”村民何兴全也要求参与村里的扶贫产业。
一纸合同能吸引这么多村民,这还要从今年初的一次扶贫帮扶说起。
栽下2亩“扶贫林” 多年外债将还清
64岁的刘凤英富过。她最早在村里盖起小洋楼,丈夫还是砌匠。2013年底,刘凤英的丈夫从3楼摔下,在医院抢救花去15万元,欠下6万元外债。
“至今还有1万多元债务。”刘凤英说。
去年初,樊城区纪委、区林业局和区总工会组成的扶贫工作队进驻张湖村,提出了种植“扶贫林”的方案:由村集体流转土地,扶贫工作队出资购买苗木,区林业局负责技术指导和销售,帮助贫困户发展苗木种植。
“种了一辈子粮食,从没种过树。”刘凤英对“扶贫林”心存疑虑,勉强答应了。
今年1月,张湖村通过土地流转提供了40亩土地,20户最贫困的家庭每户分到2亩地,试种西湖垂柳。2月初,2.3万余株苗木陆续运到张湖村栽种。
“西湖垂柳种下去的时候才手指头粗,现在长到胳膊粗了!”刘凤英说,明年春季卖掉一半树,估计能卖1万多元,家里外债就还清了。
40亩“扶贫林”扩成400亩“摇钱树”
听说刘凤英依靠“扶贫林”将用1年还清外债,3组村民何兴全坐不住了。
何兴全掰着指头算账:家里8亩地,一年忙到头也挣不到多少钱。如果把土地流转给村里搞苗木种植,每年每亩土地的流转费就是900元,他还能到苗木公司打工挣钱。“这事儿靠谱!”何兴全说,他已经决定先流转2亩地。
如今,该村已有700多名村民要求参加产业扶贫活动。
“村民们很热情,我们也觉得可以继续合作。”湖北楚和园林绿化有限公司(简称“楚和园林公司”)负责人南文玲说,张湖村在高速公路附近,交通成本低,而且“扶贫林”种植成功也证明张湖村的土地适合发展苗木产业。
“400亩‘摇钱树’能化解村里近400万元债务。”张湖村党总支书记张卫东说,此举能帮助剩下的60户贫困家庭脱贫,还能逐步壮大村集体经济。
经过张湖村和楚和园林公司多次协商,双方最终促成了400亩地、400万元的合作。
签下400万元合同 流转400亩土地
10月18日,在樊城区扶贫办、区林业局和牛首镇政府的见证下,张卫东与楚和园林公司法人代表杜娟签下了牛首镇张湖村400亩标准化林苗生产基地合同。
合同履行时间为2017年1月1日至2021年4月30日。依照合同内容,张湖村流转土地400亩,利用扶贫政策投入144.5万元。楚和园林公司则投入资金进行苗木采购栽培及基地建设。
合同规定,2017年和2018年,楚河园林公司分别返还张湖村投资收益5万元,2019年返还投资收益50万元,2020年至2021年返还投资收益195.5万元和本金144.5万元,共计400万元。“五角枫、丝棉木、国槐等各种植100亩。”南文玲说,等标准化林苗生产基地全部运行后,公司将逐渐退出苗木生产领域。“把苗木全部交给村民们管理,公司负责新苗木的开发和市场营销。”南文玲说,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苗木基地才能发展,产业扶贫的路子才能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