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刘道金、刘道国两兄弟共种植水稻5600多亩,收获稻谷近2800吨,实现收入超过600万元,当仁不让成为了泸州最大的“种粮大王”。而目前已备下的春耕物资中,有优质稻种8000斤、薄膜4500斤和近100吨生物有机肥。2月15日,省农业厅有关领导来泸州调研时,对刘道金、刘道国两兄弟机械化耕作模式的示范引领效应给予了高度肯定。
不做老板
返乡变身“种粮大王”
40多岁的刘道金、刘道国两兄弟,是泸州市龙马潭区石洞镇岳坡山村人。而在返乡前,他们是广东中山市一家拥有200多名员工的制衣企业老板。
“我们返乡种田,看准的是国家对粮食生产的重视。”刘道金、刘道国告诉笔者。
2007年9月,历经20年打拼、已成为制衣企业老板的刘道金、刘道国两兄弟,面对开始走下坡路的制衣市场,经过合计,毅然将经营了8年的企业转让,返回泸州当农民。刘道金和刘道国下决心务农,缘于他们在经营企业期间时,租用的100多亩土地每年给他们带来的丰厚回报。
原来,2000年刘道金和刘道国在经营制衣厂的同时,在厂子近邻的农村租用了130多亩田地,自繁自养生猪、养生态鱼、种果树。此举不仅满足了企业伙食团的肉食所需,每年还要赢利30多万。然而,令刘道金、刘道国两兄弟没有想到的是,由于市场风云变幻,从2007年返乡至2011年的几年间,两兄弟先后养猪、养牛、种大棚蔬菜,但效果均不理想,尤其是养猪和种菜,还倒亏数十万元。 痛定思痛,2012年9月,经多次考查,刘道金、刘道国来到了重庆和泸州交界的泸县方洞、喻寺、福集和荣昌县安富镇,以每年近200万元的租金连片租用了5600多亩稻田种水稻,两兄弟一举成为了泸州市最大的“种粮大王”。
农机助力规模种水稻年入600万
来到刘道金、刘道国两兄弟停放机具的院子里,拖拉机、旋耕机、插秧机、收割机、灭茬机、打浆机、烘干机一应俱全,达42台。“单买这些机械设备就花了230多万元。”看着院落里排列整齐的农用机械,两兄弟笑容满面。
刘道金说,虽然种植的水稻达5600多亩,但他们只请了6个工人,一年春播秋收就能轻松搞定。“我们的农机,均是目前国内最先进的。”刘道金介绍,两台犁田的拖拉机,每台价格达20万元;一台乘坐式插秧机,价格就达到10.5万元。“机具买价高,效率也高。”他说,一台进口拖拉机,一天翻犁稻田达40余亩,较普通犁田机要多翻近20亩;而一台乘坐式插秧机,一天可插50亩,是手扶式插秧机的3倍。
虽然机械化种田省时省力省钱,但生产区作业设施便捷是前提。为此,2014年和2015年,刘道金、刘道国先后耗资近200万元,在5600多亩水稻基地内修建3.5米宽的作业便道近25公里。这两年,由于机耕作业生产便道畅通无阻,每年产的2800吨水稻从栽插、管护到收割及运送,全部实现了机械化,一年轻松就实现水稻收入600多万元。
优质生态
看到种田的美好前景
“我们的水稻平均亩产量不到500公斤,较高产稻要少200多斤,但批发卖价却比常规稻每公斤高出3角钱,且根本不愁销。”说起这几年种水稻的事,刘道金一脸喜悦。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米质讲究起来。面对有机稻米蕴藏的商机,精明的刘道金、刘道国就从水稻种上下功夫,打优质生态牌,所种的“旌优127”“内香828”等全为二级优质香稻。在种植过程中,除了严格按照有机栽培种植外,还推行“稻鸭共养”“稻鱼共养”来控制水稻病虫和杂草,全部施用生物肥和生物药剂。
目前,由于有了鸭子、鱼儿在稻田除草降低土壤有毒物质,刘道金和刘道国的优质稻谷年年都获得了可观的收益。今年,近2800吨稻谷就被泸州和重庆的6家米业公司以高于市价3角/公斤买走。而2016年,泸州金土地米业公司更是早早以高于市价10%的价格签订了3500亩水稻购买合同。
面对生态优质稻带来的可观效益,刘道金、刘道国今年有了新打算,除已预订的3500亩外,其余2600多亩的水稻将全部留作兄弟俩于8月投用的大米加工厂加工销售。“今年我们还将依托农机专合社建生态农庄,发展生猪和家禽生态鱼养殖,为大米注册商标,让更多人看到种田的美好前景!”刘道金、刘道国自信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