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达州市充分发挥优质水质资源优势,加快渔业发展方式转变和渔业功能的拓展升级,推动了达州市水产业健康快速持续发展。
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达州市水产业连续五年保持快速、健康的增长势头。2015年,达州市水产品总产量9.15万吨,居全省第七位;养殖面积1.18万公顷,渔业经济总产值13.47亿元。“十二五”期间,全市水产业累计投资2160万元,实施池塘标准化改造面积0.72万亩、粮经复合稻田养鱼面积47.52万亩,创建农业部健康养殖示范场7个,省级良种场3个,建成设施化、集约化养殖基地2个,水产示范基地76个,省无公害水产养殖基地1个,获得有机水产品标识1个。
特色渔业快速发展。依托万源、宣汉等地优质水资源,大力发展虹鳟、金鳟等冷水鱼养殖,年产量达25吨以上;大鲵、大闸蟹、泥鳅、甲鱼、大口鲶、黄颡鱼、南美北对虾、牛蛙等特色品种加快发展,市场占有率逐步扩大,南美北对虾订单已销往重庆等地。观赏鱼繁育从无到有,年产量达80万尾以上。达州市特色水产品占全市水产品总量30%。
渔业惠农成效显著。2015年,全市渔民人均纯收入超过14000元,农民人均渔业收入364元,渔民年平均收入超过农民年平均收入3300元。“十二五”期间,累计发放燃油补贴668.8万元,全部打卡直补到渔民手中。启动渔业政策性保险试点,全市累计承保渔民3123人次、承保渔船1011艘。实施困难渔民以船为家上岸定居工程,解决困难户71户。
产业化经营稳步推进。大力培育扶持水产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渔场、专业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多种适度规模经营。全市有水产专业合作社33个,休闲渔业基地72个,其中全国休闲渔业示范基地1家。全市渔业规模化率达35%。
水产品质量安全可靠。构建了市、县两级质量监管监测体系。5个水产大县(区)渔业配备了水产品药残快速检测仪器,具备水产品检验检测能力,实现了监管链条由生产环节延伸到收储运环节。定期开展渔药及鱼饲料等专项整治活动,加强了渔药、渔具、鱼饲料及其添加剂的监督管理。建立了水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和产地抽检制度,年产地抽检样品400个以上,抽检合格率连续5年保持在100%。国家农业部连续三年对达州市水产品质量安全进行了风险检查,抽检合格率均为100%。
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成效。严格执行禁渔期制度,严厉整治“电毒炸”等非法捕捞行为,切实保护了江河渔业资源。不断降低捕捞强度,全市水产品捕捞产量占总产量的比重降低到14.26%以下。持续开展鱼类增殖放流,“十二五”期间,累计投入资金630.92万元,放流各类苗种2019.85万尾。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加强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涉渔影响评价和补救措施落实,有11个涉水项目落实补救措施。新建国家级水生生物自然保护区各1个,在建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4个,在建省级水生生物湿地保护区1个,新增执法船(艇)3艘。
水产科技推广得到加强。通过院校合作,成功掌握了大鲵子二代驯养繁殖技术。大力推广鱼菜共生、稻鱼工程、池塘高效增氧等新技术,推广使用大口鲶、泥鳅、黄颡鱼等名优品种,水产技术推广科技示范户200余户,科技为渔业示范户增产150余公斤。积极开展涉渔法律法规、水产健康养殖技术、科学用药知识等为重点的技术培训,全市年培训农渔民超过3000余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