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穷根”要靠“换穷业”。对我省贫困群众来说,特色农牧业是最现实的增收门路之一。今年计划脱贫的105万人中,64%的贫困户将靠农业产业摘“穷帽”。
面对首场硬仗,全省农业挑起产业脱贫大梁,轰开“油门”帮助贫困群众加速“摘帽”。
聚焦11501个贫困村:
产业规划编制全面完成,驻村农技员全部到位
罗洪古作的新生活,正成为239万靠“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谋求脱贫群众的共同节奏。贫困户“一户一业”,背后是全村乃至全县产业蓝图领路。目前,我省已全面完成88个县、11501个贫困村的产业脱贫规划编制。“30多户贫困户建起标准化羊舍,下月能卖钱见效益。”在南充市蓬安县杨家镇伏岭村,曾凭借简州大耳羊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的“羊专家”范景胜,正加速推进他的产业扶贫方案。仅1年,1200头黑山羊的叫声让这个沉寂多年的贫困村热闹起来。
有了致富产业,甘孜贫困农牧民还可坐在牧场里,一个电话请川内顶尖科研团队和大学专家提供技术服务。这几天,川农大的一对一扶贫甘孜州的专家们正陆续赶往各县“上岗”。
这只是我省农技扶贫的一个剪影。2015年9月,我省启动万名农技员进万村技术扶贫行动,农技员成为“五个一”帮扶机制的重要力量。省农业厅的领导还赴四大片区为村干部授课,全省农业扶贫大培训火热进行。
今年7月以来,农业扶贫提速加码。省农业厅负责人表示,“超常规动员、超常规激励、超常规问责,进一步把工作重心和中心转到脱贫攻坚上来”。
指挥棒首先调整。省农业厅把产业扶贫和技术扶贫纳入对市县农业局年度考核,并层层签订责任书。7月15日,省农业厅下发紧急通知,随后调整充实623个贫困村的农技员。在农技员较多的地区以乡镇为单位、紧缺的地区以县为单位,组建农业产业综合技术指导专家服务团。目前,全省共组建472个服务团,为贫困群众提供“老乡点菜、专家上门”的一对一农技服务。“鞭子”也高高举起:年度内被省级督查通报2次以上的厅属单位和市县年度考核一票否决的,对农技员和相关责任人问责。省农业厅督查报告显示,目前每个贫困村1名农技员已全部到位,培训贫困农牧民63.2万人次,技术帮扶实现全覆盖。
聚焦贫困户持续增收:
培育特色产业,创新体制机制促共富
农技员沉下去,产业强起来,昔日一穷二白的贫困村因业而兴。挖掘资源优势,选准优化产业,推进规模化、品牌化、特色化,正是我省农业产业扶贫的方向。“关键是提升发展水平和质量效益。”省农业厅负责人表示。
面对2016年首场硬仗,全省农业产业扶贫已交出阶段性成绩单:目前,贫困地区已建成农业生产基地550万亩,今年已出栏大牲畜和小家禽150万头(只),水产养殖达220万亩;新获证无公害农产品200个、绿色食品222个、有机农产品45个、地标农产品7个;新培育农民合作社3480个、家庭农场2820个、种养大户11400户……
产业快车飞奔,怎样让无门路、无资金、无技术、无市场的贫困户顺利“登车”?关键靠体制机制创新,将贫困群众与产业“绑”在一起。今年,叙永县红星村引来龙头公司流转3000亩土地,建起120个家庭农场,贫困户负责生产经营,政府将投入股份分给贫困户、流转户和村集体。103户贫困户靠地租、经营或劳务收入再加上股权等收益,年保底收入5万元-7万元……在全省产业扶贫中,资产收益、新型经营主体或电商扶贫带动等探索争相涌现,正成为农业带群众奔小康的强力引擎。
“近日,进一步推动产业扶贫的实施意见,强化农业科技支撑、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等助推精准脱贫系列行动方案正密集出台。”省农业厅负责人透露,推动群众换穷业奔富路的加速度已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