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新农致富 » 致富资讯 » 正文

“药用黄金”种植户寇金成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09-24  来源:农民日报  浏览次数:827991
内容摘要:  日前,记者刚到河南省社旗县李店镇寇楼村,便听到与村子一路之隔的田地里人声鼎沸。放眼望去,只见数十位群众在地里热火朝天
 
  日前,记者刚到河南省社旗县李店镇寇楼村,便听到与村子一路之隔的田地里人声鼎沸。放眼望去,只见数十位群众在地里热火朝天地忙着,六七辆农用三轮车在地头排成排,一个面容黝黑、满脸敦厚笑容的农家汉子正在指挥着七八个人往车上装东西。

  “我种的这个叫黄姜,土名叫火头根,是名贵的药材,除了能凉血破瘀、利胆退黄外,还能提取皂素,被誉为‘药用黄金’!”说起黄姜,种植户寇金成就滔滔不绝。

  寇金成今年46岁,老家在淅川县马蹬镇,上世纪80年代末,中专毕业的他怀揣梦想南下打工,先后做过流水线工人、保安,手机、药品销售等工作。奔波了十几年,也没存下多少钱。身边的人说他“不务正业”,但他不以为然。

  “年轻时候就好跑,四处打工、做小买卖,大家都说我是水上的浮萍,脚不着地。”说起那段“不务正业”的往事,寇金成不好意思地说,“后来我跑到陕西四川的时候看到很多人种黄姜,用来提取皂素,在当地已经形成了规模,效益很好,于是我就想把它引回去,在老家试种。”

  2004年,寇金成回到家乡,开始了种植黄姜的新征程。

  “黄姜耐旱怕淹,老家那边是黄胶泥地,土质不太适合,长得慢,产量上不去,虽然种了不到30亩,但是算下来收入还是比种小麦、玉米高。”尽管收益不算太高,寇金成还是坚持着种了六七年,直到2011年8月随丹江口库区移民到社旗县李店镇。

  搬到了新地方,开始了新生活,寇金成就想着不再种地了,于是重操旧业,做起了小生意。但生意不好做,操心不说也没挣到太多钱。2013年春节,老家的人来走亲戚时问寇金成:“这边的条件这么好,怎么不继续种黄姜呢?”

  一语点醒梦中人。经过观察,寇金成惊喜地发现,这边的土质比老家那边更适合种植黄姜。“这边的地透气性好,肥力高,如果种黄姜,产量肯定能上去,而且挖的时候也不费啥劲。”2013年秋,寇金成下定决心继续种黄姜,他先后7次到湖北、四川、陕西等地的黄姜种植基地和科研院所考察学习。2014年,他筹资100多万元,准备把流转的200多亩地全部种上黄姜。

  黄姜一般是两年收获一次,种上的第一年是见不到效益的。一年下来,把土地流转给寇金成的农户都多了近万元的收入,而黄姜在寇金成的精心培管下,也是长势喜人。据他估算,每亩地的产量不会低于7000斤,那么最保守的算下来,一亩地也能收入1.2万元。

  “今年黄姜大丰收,乡亲们都看在眼里,有很多乡亲找我,想跟我一起通过种植黄姜发家致富,到现在大概有四五十户找我的。”寇金成介绍说,“按现在的市场行情来看,黄姜的市场空间还很大,我愿意和乡亲们一起共同发展致富。”截至今年3月初,寇金成又成功流转了300亩地扩大了种植面积,还有20余户农民加入他的种植队伍中,目前总规模达到1100多亩。

  为了让新加入的群众掌握种植技术,寇金成抽空跑到四川、陕西等地的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向专家、教授请教,把取到的“经”免费印刷送给大伙儿。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寇金成与山西等地的制药企业签订了收购合同,从而保障了当地黄姜产业在产、供、销等方面得到持续发展。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药用黄金”种植户寇金成”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60924/52265.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