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市场动态 » 分析预测 » 正文

浙江仙居:鸡蛋铺成的崭新未来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09-23  来源:农村信息报  浏览次数:867667
 
  说起吴立新,不少仙居人特别熟悉。他是一位因患小儿麻痹症而左腿落下残疾的残疾人,是白塔镇富垟村的党支部书记,是仙绿土鸡蛋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身残志坚”就是对他敢闯敢拼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品格的最好总结。他用摇摆的脚步走出了不一样的人生,写下了许多精彩的故事。

  一条村路,让他坚定一个梦想

  1968年9月,吴立新出生在白塔镇一个贫困小山村——良潭村,在家排行老五,是家里最小的。5岁那年,一场小儿麻痹症使他的一条腿瘸了。

  27岁的时候,吴立新从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兽医卫生检疫检验中专班毕业,成了一名畜牧兽医员,之后被县农业局任命为白塔镇畜牧兽医站站长。28岁时,他被推举为良潭村党支部书记。当时的良潭村,60多户人家,200多口人,是白塔镇唯一的高山贫困村,村民人均收入不足500元,村里没有集体经济。

  要想富,先修路。这是他上任后想到的第一件事。在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他和全体村民的艰苦努力下,1997年,3.5公里的盘山公路开通了,结束了良潭人祖祖辈辈肩扛、手提、脚走的历史,也圆了自己儿时的梦想。

  如何让自己脱贫?如何带领村民脱贫?是担任良潭村党支部书记后的吴立新想得最多的。考虑到山区的特点和自己的一技之长,他率先办起了养鸡场,经过几年的拼博,成为全村的“首富”。尝到养鸡卖蛋的甜头后,吴立新多次邀请县里的技术人员到良潭村考察,研讨如何让全村的农户脱贫致富。2001年,良潭村被县农业局列为“仙居县土鸡蛋生产基地”,全体村民分户专业从事土鸡自然放养生产。

  为了让大家多养鸡、多生蛋,吴立新在村里实行“借鸡生蛋”。这样一来,良潭村的村民都成了吴立新的养鸡户。而吴立新自己则去跑市场,推销土鸡蛋。

  随着市场的扩大,单家独户的土鸡养殖、销售模式已难以适应市场的要求。2003年5月,吴立新创立了仙居县仙绿土鸡蛋专业合作社,并注册了“仙绿”牌商标。从此,他的土鸡养殖、土鸡蛋销售走上了规模化、品牌化、组织化道路。

  一只鸡蛋,让他坚守一份信念

  富而思源,富而思进。自己富,还要带领全村富。

  2008年,白塔镇实施低收入农户创业增收工程,仙绿土鸡蛋专业合作社被镇里列为重点帮扶平台。有了政府做后盾,吴立新发展土鸡蛋的信心更足了,于是他把“借鸡生蛋”计划逐渐推向那些低收入农户。

  养鸡也能致富的消息在白塔传开后,吴立新的仙绿土鸡蛋专业合作社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困难群众。

  2009年,吴立新又投资200多万元,在韦羌溪畔建起了千亩仙绿生态园区,建了10多个饲养棚,实行立体生态养殖。并以此作为残疾人和低收入农户养殖培训基地,为残疾人免费提供场地、鸡棚、水电等,帮他们解决创业过程中遇到的难题。

  乡亲们说,农户养鸡有三愁:一愁没钱买苗鸡,二愁技术不过关,三愁鸡蛋没销路。吴立新的合作社采取“三免费”政策,即免费提供鸡苗、免费常规防疫、免费培训养殖技术,产的蛋包回收,每只蛋按1元的保护价收购。合作社有14位技术人员,专门负责帮助社员解决技术困难,养鸡户在饲养过程中遇到问题,只需一个电话,技术人员就会上门解决。这大大降低了低收入农户的养鸡风险,200多户低收入农户户均增收 3000元,为仙居开展低收入农户创业创新奔小康工作积累了经验,树立了典范。

  一个新村,让他坚持一份责任

  2013年行政村撤并,吴立新众望所归地从一个200多人的小村书记转而成为1000多人的大村书记。在他的带领下,来自三个村的“两委”干部迅速融合,工作有条不紊地推进。

  2014年,“五水共治”开展以来,在吴立新的带领下,富垟村全面开展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成为了白塔镇“五水共治”的模范村。

  如何更好地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2016年,吴立新借助富垟村结对市卫计委帮扶团的契机,通过仙绿土鸡蛋合作社党支部的平台组织开展“情系党员,随益而行”党建众筹活动,让合作社的党员帮助19户农村困难户增收,每户农户由党员责任人、技术指导员、扶贫责任人共同结对,开展心贴心、手把手的帮扶,让他们掌握农业技术。通过“党组织+合作社+基地+众筹”的形式扩大党组织社会影响力和凝聚力,探索出一条党组织服务推动农村发展“互促共赢”的新路子。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浙江仙居:鸡蛋铺成的崭新未来”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60923/52256.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