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国内动态 » 正文

“互联网+”加出现代农业新高度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09-20  来源:农民日报  浏览次数:82596
内容摘要:    近年来,皖南千年西溪南古镇积极引导发展电子商务,帮助当地村民农户销售徽州土月饼、麻酥糖、徽州糕饼等徽州土特产。现
   

 

  近年来,皖南千年西溪南古镇积极引导发展电子商务,帮助当地村民农户销售徽州土月饼、麻酥糖、徽州糕饼等徽州土特产。现代“互联网+舌尖上的徽州”让传统的古徽州味道誉满天下。

  江苏

  精准智能为农业增添新动力

  顺应“互联网+”新趋势,江苏省近年来积极运用信息技术改造农业,加快推进“互联网+”与现代农业深度融合,不断提升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水平。

  突出物联网技术应用,积极发展精准智能农业。江苏人多地少,资源环境约束趋紧,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尤为迫切。近年来,江苏省把推广应用物联网技术作为农业转方式的重要手段,推动农业生产向精准化、标准化、智能化发展。强化关键技术攻关,组织高校院所和企业联合成立农业物联网技术创新团队,建立农业物联网科研及创新基地,无锡成功创建全国农业物联网应用示范区,中国农业大学在宜兴市成立农业物联网研究中心。突出应用模式创新,围绕智能温室生产、畜禽水产智能化养殖、节水灌溉等方面,引进消化、集成创新农业物联网技术和应用模式,全省已建成52家智能农业示范基地。健全技术推广机制,将农业物联网技术纳入全省农业重大技术推广计划,推行“首席专家+创新团队+推广单位+示范户”模式,不断提高农业物联网技术的应用能力。

  突出农民创业增收,大力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在江苏省总结推广宿迁市农村电子商务“一村一品一店”模式,引领特色产业发展和农产品销售,促进农民创业增收。注重电子商务与特色产业的嫁接,充分发挥“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等特色产业优势。南京盐水鸭、阳澄湖大闸蟹、沭阳花木等特色农产品网上销售蔚然成风,先后涌现出以沭阳颜集、睢宁沙集为代表的一批全国闻名的农村电商集聚区,2015年全省农产品网络营销额达到220亿元。

  突出农业管理服务,全面提升农业信息化水平。运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着力构建“上下贯通、高效便捷、全面覆盖”的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实施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创建部省级试点县16个,建成“益农信息社”1590个,开展公益便民服务、培训体验服务、电商服务等160多万次。

  海南石山

  互联网小镇引领农民火速“触网”

  海南省石山镇于2015年5月在全国率先创建了“互联网农业小镇”。一年多来,用互联网思维和技术,以镇为中心,以镇带村,村镇联动,引领农民火速“触网”,通过“链锁反应”倒逼农业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示范带动了全省10个互联网农业小镇的建设。

  全面推进光纤入户基础设施,让农民搭上“互联网快车”。2015年,投入4329万元用于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基站115个,覆盖全镇12个村委会,部分村庄实现了免费WIFI覆盖,将互联网引入农民生产生活。

  创新管理模式,抓好体系建设。探索建设“1+2+N”的互联网农业小镇管理新模式。“1”是指搭建一个互联网农业综合运行平台,构成了整个互联网农业小镇的运行体系。“2”是指运营管控中心和大数据中心两个中心,构成了对整个互联网农业小镇的管控和服务。“N”是指参与互联网农业小镇建设的若干单位和农户,构成了石山互联网农业小镇最具活力的生产要素。

  运用互联网思维,夯实产业支撑。以特色产业为核心,依托物联网技术和电商,改变了传统的生产、营销模式。大力发展智慧农业,推进10个物联网生产示范基地建设,目前已建设石斛、壅羊、荔枝等3个产业园区。运用互联网思维,按照电子商务标准包装、打造了24个石山互联网农业小镇名特优产品。同海南拍拍看等企业合作,开发了农副产品防伪标识系统、溯源管理系统。

  搭建创业创新平台,实现创业梦想。创建石山互联网农业小镇青年创业中心、火山口众创咖啡厅、互联网民宿等一批创业创新平台,助力农民创业者实现创业梦想,目前吸引返乡创业大学生达到100多名。

  浙江丽水

  破解

  “最初一公里

  ”和“最后一公里”

  浙江省丽水市“九山半水半分田”,是典型的山区市、生态市、农业市。近年来,丽水市把信息进村入户作为“互联网+”行动在农村的示范性工程来抓,全面推进互联网与农业、农村、农民的深度融合。

  以益农信息社建设为载体,全面推进信息服务进村入户,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丽水市遂昌县作为全国第一批信息进村入户试点县,自2014年起全面开展试点工作。丽水市探索出了“政府+服务商+运营商”三位一体的可持续运营模式,为农民提供家门口的电子商务、公益服务、便民服务和培训体验服务,实现了“进一扇门、办百样事”。

  以特色模式为引领,全面推进电子商务进村入户,破解农产品流通“最初一公里”。一是遂昌模式。通过赶街公司+村级电商服务站,借助淘宝等平台,把农产品变成农商品,卖向全国各地。目前,丽水已在全国13个省、35个县建成村级电商服务站4000个;有1000多种农产品实现上网销售,平均溢价15%。二是“丽水山耕”模式。2014年9月,丽水针对农产品品牌多而杂的实际,以政府背书的形式,发布了浙江省第一个、覆盖全区域、全品类、全产业链的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丽水山耕”,依托农业大数据,统一品牌、统一管理、统一营销、统一追溯,让好产品能够卖出好价钱,把农产品转化为旅游地商品。截至目前,丽水全市已有155家农业主体加入“丽水山耕”,已在杭州、上海等地设立销售网点125个,推出“丽水山耕”农产品140个,背书农产品销售总额达到15亿元,平均溢价33%,使丽水市的生态价值、文化价值得到充分体现,一大批名不见经传的“山货”走出了“山门”,变成了“土豪金”。

  甘肃陇南

  让精准扶贫插上“互联网+”的翅膀

  “互联网+”给地处西部偏远贫困地区、大山深处的陇南带来了巨大影响和深刻变革。

  过去,陇南开展扶贫工作仅限于传统套路。现在,依托全国首个电商扶贫试点市的金字招牌,陇南建立建档立卡贫困户大数据管理系统,坚持“1333电子商务总体发展思路”,鼓励乡镇干部、大学生村官帮助引导贫困群众开网店、开微店,探索出了一店带多户、一店带一村、多店带多村等扶贫机制,获得了国务院扶贫领导小组颁发的“2015中国消除贫困创新奖”。

  过去,宣传推介陇南很艰难,在省级以上主流媒体鲜有声音。现在,陇南运用由2690个政务微博、561个政务微信、193家政务网站和众多个人微博、微信组成的“微媒矩阵”,叫卖陇南油橄榄、成县核桃、武都崖蜜、文县纹党、宕昌药膳、礼县苹果、康县木耳等农产品,有力地推动了全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特别是陇南发布在今年微博指数政务宣传类榜单中排名全国第五。

  回顾近三年的实践,陇南始终坚持“政府推动、先托后扶再监管,市场运作、企业为主生活力,百姓创业、广泛动员齐参与,协会服务、三商联动一盘棋,微媒营销、绿色产品广宣传”的贫困地区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的“陇南模式”,政府在发展初期像托管婴儿一样呵护关爱,中期像对待小学生一样帮教培养,后期像对待成人一样严格要求,走出了不同于东部发达地区的农产品电商之路。

  辽宁

  聚集信息资源支撑“三农”发展

  近年来,辽宁省抢抓国家开展信息进村入户试点的机遇,创新市场运行机制,努力把信息进村入户打造成为“互联网+”现代农业的先行示范工程。

  坚持政府引导,提供组织保障。辽宁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农村信息化建设,成立了由分管副省长担任组长的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多次召开专门会议研究部署。制定了辽宁全省信息进村入户工作指南和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工作方案,指导各地区开展工作。

  加强试点示范,实施整体推进。辽宁省确立了先期试点、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2015年3月,在阜新市启动整市推进试点。到目前,阜新全市共建成益农信息社526个,行政村覆盖率达84%。

  组建推进联盟,集聚信息资源。依托现有各类“三农”服务网络体系,加强信息进村入户基础资源信息和服务支撑体系建设。由辽宁省农委牵头,联合省银联、农行、供销、邮政及三大电信运营商,组建了“信息进村入户推进联盟”。

  发挥市场作用,培育运营主体。辽宁省实行了“培育一个运营主体,建设万家益农信息社”的推进模式。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互联网+”加出现代农业新高度”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60920/52210.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