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新农致富 » 致富资讯 » 正文

山东济宁青年创业者种果树种出了名堂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09-07  来源:农村大众  浏览次数:84654
内容摘要:  2016年2月1日,正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一个叫时长青的30岁青年,在山东济宁邹城市峄山脚下沈庄村东头的山地上来回踱步,思忖
  

 

  2016年2月1日,正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一个叫时长青的30岁青年,在山东济宁邹城市峄山脚下沈庄村东头的山地上来回踱步,思忖着刚包下的300亩土地到底该如何经营。

  “当时压力很大,我把自己的全部身家近100万元全部拿出来承包了这片地,种植油桃、葡萄,身家性命都赌上了。”回想起当时创业的场景,时长青至今心有余悸。

  第一年颗粒无收

  “当时选择在峄山包地种林果,主要是考虑到它的名气。我家在江苏京杭大运河边上,这里的水果以前运往南方都会经由我们那里,听家里老人讲,峄山脚下百年果树环山连片,上山村、下山村的鸭梨,沈庄村的山楂、枣,留驾庄村的葡萄都非常有名。”说起选择在此创业的理由,时长青一脸坚定。

  命运总爱开玩笑,在包地的第一年,时长青就遇到了恶劣气象灾害,年初的一场极寒低温,导致种下的油桃全部死亡。

  祸不单行,随后的一场冰雹又毁了大部分葡萄,第一年几乎颗粒无收,整个果园面临着资金链断裂的生死考验。这时陈景丽、郝德科在了解情况后毅然向时长青伸出援手,三人共同投资经营这个果园。

  回想起加入的理由,陈景丽说:“我们是本地人,从小就在这片土地种下了梦想,再加上看到了时长青不服输的韧劲,我们决定加入,不在乎赢利,我们要一起赢人生。”

  因地制宜搞种植

  陈景丽、郝德科这两个“庄稼把式”的加入不仅带来了资金,也带来了时长青亟需的技术支持。

  二人向时长青分析,包下的300亩地多是沙壤土,通透性好、光照充足适宜种植果树。但这片土地原来是小麦田,由小麦田改成果树种植田应先起垄改造,并对土壤进行增肥改良,这样既能提高土壤抗旱防涝的能力,又能培肥地力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

  二人还根据多年的种植经验,向时长青建议主栽品种应采取早、晚熟品种搭配种植,保证四时皆有果实出售,规避突发灾害造成满盘皆输的风险。

  除此之外,三人还对果园进行了细致地规划,细到树形如何修剪,留多大株距更通风透光,利于果树生长……

  蓝图从“纸上”落实到“地上”,成功在向他们招手。

  创新营销立口碑

  郝德科介绍,整地、下种、除草、施肥、浇地、剪枝等,他们整天和十多名雇工呆在田间,吃了不少苦。

  苦尽甘来,他们种植的中油16号桃,夏黑、阳光玫瑰葡萄,丰源红杏尝起来带着花香,口感清爽,甜而不腻。并且在出售时仔细挑选,将最好的产品销售,所以产品一推出市场就供不应求。三位创客由此赚到了人生第一桶金。

  在营销方式上,三个人也是别出新裁地推出了,交一万元免费吃3年水果,五年后退换本金的创意营销。“这种方式首先可以帮助我们稳固资金链,农业生产是一个需要长期才能见效果的产业,资金链尤为重要;其次交钱的游客吃完水果后,觉得不错,也可以帮助我们宣传,起到口碑效应。”陈景丽说,这种模式一经推出就吸引了26名游客参与。

  除此之外,他们还开拓了果树租售项目,把树苗租给儿童,由他们自己种植,一棵果树一年500元。并且在树苗旁安装电子监控,儿童可以在家里查看自己种植果树的生长情况。

  2015年初,积累了部分资金的三位创客开始对园区进行了统一规划,规划后,园区集种植、采摘、养殖、餐饮、娱乐项目等一应俱全。

  时长青认为,作为一名年轻穿业者,有梦想是最大的信念。“梦想永远都在希望的田野上,只有心怀感恩、砥砺前行才能赢得成功。”时长青说。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山东济宁青年创业者种果树种出了名堂”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60907/52153.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