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互联网,一个是落后的象征,一个是先进的标志,看似不搭调,可当两者相遇时,迸发出的火花,已然为扶贫注入了新元素。
2015年,电商扶贫被国务院扶贫办列为精准扶贫十大工程之一。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汪向东认为,当前在电商扶贫领域,从政策设计到基层试点、连片部署,再到社会动员与组织创新,一系列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展开,电商扶贫这种全新的扶贫方式一触即发,新的局面呼之欲出。
其实,浙江作为中国电子商务旗舰企业阿里巴巴的诞生地,电商扶贫的探索与实践早就在这片土地上落地生根。
当“互联网+”成为热词之时,在浙江的许多小山村,政府已经以“互联网+扶贫”的探索,帮助低收入农户通过开办网店等电子商务的方式减贫致富。
从“工业时代”到“信息时代”;从“授人以渔”到“营造渔场”,电子商务在浙江山乡遍地开花,致富新路延伸到农户家门口,也“淘”出了深山里的“新农人”。
张建芬,1986年出生,云和县崇头镇叶垟村人。小姑娘大学毕业后,先留在城里工作。“爸妈说自家种的红米销路不太好,再一问,村民们都是这个情况。”张建芬告诉记者,叶垟村是高山村,村里独有的白色土壤培育出来的粮食蔬菜别有一番风味,可因为山高路远,村民生活并没有因为这些天赐的美味而得到改观,“不如回乡,帮大家把东西从网上卖出去。”
现在,张建芬流转了村里近60户农户的土地,今年上半年,她的青农农产品专业合作社盈利已达200万元。据了解,今年1月至6月底,丽水累计实现农村电子商务销售额34亿元,农特产品网上销售额近12亿元。
《2015年浙江省电子商务发展总报告》上的一组数据令人振奋:截至2015年,浙江已率先实施“电子商务进万村工程”,共建成农村电商服务站点8800多个;实现农产品网上销售304亿元,居全国首位。
接上一根网线,打开一片天地。丽水市农村电子商务服务中心、青年就业创业服务中心主任王军龙说,搭上互联网的快车,带来的不仅是简单的“一对一”买卖,更有乡亲们观念的快速碰撞与对接,让即使从未走出大山的农民也正转型为具有新经济思维、自立自强的新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