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来买好吃又健康的天目山小香薯。”“来了天目山不买小香薯不算来过了。”近日,在临安举办的天目山小香薯文化节上,“千人同品香薯宴”活动吸引了众多游客,各种卖小香薯的吆喝声不绝于耳。这小香薯到底有什么来历,竟会如此受欢迎?
原来,小香薯本名“心香”,由省农科院副研究员季志仙培育而成,具有早熟、口感好、适应性广、丰产、商品性好等优点。季志仙告诉记者,临安是“心香”番薯最早的种植地之一,当地土质疏松、昼夜温差大,十分适宜番薯的生长。经过多年来的努力,当地的种植技术已非常规范、科学。
种小香薯,富了九里村
“今年小香薯受天气影响,产量有所下降,价格却上去了,市场上供不应求。”天目山镇九里村香薯种植户褚水林笑着告诉记者,他原是开布料厂的老板,2006年尝试种了13亩小香薯,赚了五六万块钱,之后便全身心投入到小香薯种植当中,还鼓励自家亲戚回家种番薯。
刘美凤,九里村村民,2006年时还是公交车上一名售票员,由于丈夫种植小香薯,她便辞了工作回家和丈夫一起干。现如今,她联合21户种植户成立了临安市淼楠小香薯专业合作社,并担任合作社理事长。
提起当初种小香薯的经历,刘美凤打开了话匣子:“想当初和丈夫两人决定种小香薯时,家里人投的都是反对票,尤其是家中的老人,在他们看来番薯就是拿来当猪饲料的,哪里能赚到什么钱。事实证明 ,香薯与传统番薯不同,卖得起价钱。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没种香薯前,家里一年也就挣个两三万块钱,现在可不一样了,家里买上了新车、盖起了小洋楼,生活越来越好了。”
“九里村是临安最早开始种植小香薯的村子,截至目前,整个村子有20%的村民种植。村子总耕地面积在2000亩左右,其中500亩左右的土地用于香薯种植,种植户还向周边村子发展,租用土地面积达500亩左右。”九里村村支书朱益胜告诉记者,香薯的亩产在750公斤左右,产值在1.5万元/亩,为全村年创收1500万元。
会种还会卖,创业前景好
不仅农民爱种小香薯,大学毕业生也喜欢。“2012年我大学毕业那会,没资金、没人脉、没经验,留在大城市创业会很艰难。农家出身的我,发现村子里的人种植小香薯一年下来的利润很可观,就决定种小香薯。”九里村的胡冰铭告诉记者,刚回家创业那会,村里人都说他“父母白培养、自己白读书”,现在村里人都夸他“有知识到底不一样,头脑就是灵光”。
联合四位志同道合的小伙伴,胡冰铭开始了他的小香薯种植之旅。“一开始资金少,就通过网络渠道进行销售。随着资金的积累,成立了临安金指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开起了实体销售店。合作社不仅卖小香薯,还卖香薯干、香薯粉等精加工产品,以及临安当地其他有名的农副产品。”胡冰铭自豪地说,就在7月24日,合作社联合博多客食品专营店在网上举办了“淘抢购”活动,活动开始一小时就卖了5000公斤香薯。
胡冰铭告诉记者,鲜销的小香薯要讲究外观、个头,一些“颜值低”、“块头大”的香薯就沦为残次品,尽管它们口感好,却卖不起钱。为处理这些香薯,他们做起了精深加工,把这些香薯送到加工坊加工成香薯干、香薯粉、香薯面等产品,像番薯粉可以卖到40元/公斤。
做大做强,他们要这样做
香薯给临安农民带来了不少的收益,改善了他们的生活,他们中的有些人开始思考如何做大做强香薯产业。“从2006年开始种植香薯,至今已整整十年了,这十年来香薯的价格整体呈上升趋势,仅今年就有150万元左右的收入。”临安群意家庭农场的陈群告诉记者,近年来,香薯效益好,种的人越来越多,随之而来的是种植成本不断提高。以前雇一个工人一天工资在60-70元,现在100多元还很难雇到工人;以前一亩地的租金在400元,现在却要每亩800-1000元。
陈群缩减种植面积,由原来的300多亩减少到现在的100多亩,集中力量把香薯产业做得更精、更细。他说,农场每2-3年更换一次省农科院出品的脱毒薯种来保持品种的口感以及抗病性,同时,注册“新颖”商标,发展品牌。
香薯种植门槛低,对于如何发展香薯产业,朱益胜有着自己的想法,“一方面通过宣传片、小香薯文化节等活动扩大对外宣传,提高九里小香薯的知名度;另一方面创立品牌,注册‘九里小香薯’商标,把九里村的香薯统一包装、统一商标进行销售,形成品牌效应。同时,要发挥九里村是临安最早种植香薯的地方优势、历史优势,挖掘其内在文化价值。”
如今小香薯已成为临安市主打特色农产品之一,引导好香薯产业的发展值得重视。“香薯产业的发展不能仅仅依靠‘心香’这单一品种,而要引进新品种,丰富产品类型,给客户更多的选择。”临安市技术推广中心主任毛伟强告诉记者,依托省农科院的薯种脱毒技术,他们将在临安建立种苗培育基地,培育脱毒番薯苗,供给香薯种植大户。
毛伟强还说,未来临安香薯产业在发展上要控制种植规模,这样一方面可以在生产和销售两个环节间形成良性循环,避免出现产品过剩的状况;另一方面可以防止恶意抬高土地租金,打击薯农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