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正文

今年夏粮总产比去年略减1.2%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07-14  来源:经济日报  浏览次数:81668
内容摘要:  今年夏粮并未如往年一样增产。其实,粮食多一点、少一点是技术性问题,粮食安全则是战略性问题。确保粮食安全的重点是要在练
   今年夏粮并未如往年一样增产。其实,粮食多一点、少一点是技术性问题,粮食安全则是战略性问题。确保粮食安全的重点是要在练好内功、最大限度提升竞争力的基础上,加强对粮食生产的支持和保护

  国家统计局刚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夏粮总产比去年略减1.2%,但仍处于历史第二高位,属于丰收年。夏粮未如往年一样增产,这自然引起了多年来已习惯“粮食连增”的人们的关注。

  笔者认为,粮食没有实现增产并不可怕,只要能实现丰收就是好的。今后不应追求粮食连续增产,但一定要巩固和提升粮食产能。粮食多一点、少一点是技术性问题,粮食安全则是战略性问题,不能让发展中的技术性问题影响战略性决策。确保粮食安全的重点是要在练好内功、最大限度提升竞争力的基础上,加强对粮食生产的支持和保护。

  夏粮是一季的粮食产量,约占全年粮食产量的四分之一。今年夏粮减产的32.4亿斤缺口,相对于每年1.2万亿斤粮食总产量以及国家目前的巨量库存量而言微乎其微。不难判断,这次夏粮略减对全年粮食供应大局不会有影响。相反,去年以来粮价下行,由本次夏粮略减引发的粮价上行预期对种粮农民收入增加是个有利因素。

  长期以来,我们过于强调保障粮食的当期供给和线性增长,虽然对保证粮食供应有积极作用,却也给农业生态环境带来不小的影响。当前,粮食出现生产量、库存量和进口量“三量齐增”的局面,部分品种面临去库存压力。在此情况下,维护粮食安全理应强调保护和提升粮食产能,而不应过于追求年度增产。今后要根据自然规律和市场规律发展生产,允许粮食产量年度间有所波动。

  当然,粮食产量多了要比少了好。历史经验表明,粮食多了问题少,粮食少了问题多。目前,种粮还是亿万农民最稳定的收入来源,粮价仍然是影响所有商品价格的最基础因素。粮食安全是维系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压舱石”,我们绝对不能放松粮食生产。我们不必纠结是否年年增产,但要警惕出现大的滑坡,连续大幅减产则是相当危险的。

  确保粮食安全是个世界性难题,近年来各国发生的粮食危机无不警示我们,虽然技术进步很快,但粮食生产依然是弱质产业。加之资源禀赋差异,国家间农业竞争力存在着比工业更难克服的差距,加强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是各国普遍做法。对我国来说,无论是主产区还是主销区,都要真正重视农业农民,持续保护良田沃土,不再满足于简单的粮食产量增加。

  与一季粮食的略减相比,粮食比较效益更需要关注,这是稳定种粮队伍进而提升粮食产能的关键。构成粮食安全三要素的“良田、良法、良人”中,最核心的是人。确保粮食安全要让种粮具有必要的利益激励,让农业经营主体有动力,培育一批新型经营主体和新型职业农民。无论是去库存,还是调结构都要建立在稳定和提升粮食产能的基础上。只要有产能,有稳定的优质耕地和种粮队伍,一旦市场有需求,就能及时生产。

  基于以往粮食紧缺的原因,过于注重数量增加、一“俊”遮百“丑”的时代已经过去,粮食作为一个产业,正进入数量、质量、效益并重的新阶段。今后若干年,我国农业转方式、调结构的任务还相当繁重,要解决粮食总量、品质、结构、生态等诸多问题依然任重而道远。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张振中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今年夏粮总产比去年略减1.2%”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60714/51870.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