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5年3月29日,南方地区稻米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控协同创新行动启动后,由中国农科院牵头,将以往重金属污染防控“单兵作战”形式变为打通部门、学科、单位界限,组织跨学科、跨领域的协同攻关模式,以期在重金属镉污染修复方面找到适合我国国情的、可复制易推广、适合大规模农田治理的成熟综合技术措施。
据项目负责人、农业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研究员刘仲齐介绍,经过一年多时间的研究,项目已经初步有效确定典型重金属污染区域的主要镉污染特征及来源,并从源头控制、过程防控和末端治理等方面提出系列措施:利用所发现的影响水稻对镉吸收转运的关键通道,开发了多种包括叶面调理剂、微生物制剂和新型材料等能有效降低稻米中重金属镉含量的产品;筛选出了部分镉积累相对较低和较高的水稻品种并初步确认;通过自主知识产权方法制备了高效钝化材料;确定了水稻籽粒中镉元素的富集部位,证明蛋白质是稻米中镉元素最重要的结合物质,开发出了一种新型脱镉米制品——脱镉再造米工艺;开发了多种水稻秸秆处理及应用方法;在湖南省湘潭市建立了100亩技术核心示范区,开展了相关示范验证工作。
中国农科院党组书记陈萌山说,重金属污染是世界性的难题,攻克我国南方稻区镉污染,确保稻米安全生产,需要众志成城、协同攻关。下一步,中国农科院将携手全国顶级专家,密切协作,把南方稻区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控协同创新项目做成国家项目,力争在协同创新的科技活动在走到前列,形成探索性、引导性、示范性,切实从技术层面解决好重金属污染等“三农”发展面临的热点、焦点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