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正文

加快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业提档升级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06-14  来源:农民日报  浏览次数:82215
内容摘要:  十二五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态势良好,新主体多元涌现、新机制不断探索、新功能更加拓展、新类型多式多样。有统计显示
   “十二五”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态势良好,新主体多元涌现、新机制不断探索、新功能更加拓展、新类型多式多样。有统计显示,2015年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接待游客超过22亿人次,营业收入超过4400亿元,从业人员790万,其中农民从业人员630万,带动550万户农民受益。“十二五”时期游客接待数和营业收入年均增速均超10%,整个产业呈现“发展加快、布局优化、质量提升、领域拓展”的发展特点,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业态、新亮点。“十三五”期间,我们要从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业长远发展出发,加快产业提档升级,真正把农民劳动生活、农村风情风貌、农业产业特色体现出来,努力把这一新业态打造成农民就业增收的新的增长极。

  一、牢牢把握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发展的难得机遇

  我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经历了萌芽、起步,当前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总的来看,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已从农民的副业变成了农村的新产业态,从市民的临时安排变成经常性的生活方式,从农业部门的一般性工作变成了一项重要工作任务,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正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

  市场需求旺盛。国际经验表明,当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均GDP超过5000美元时,就会形成休闲度假的消费需求,休闲消费能力显著增强,并呈多元化趋势。2015年我国人均GDP超过8000美元,未来20年,我国人均GDP水平将进一步提高,预计居民人均年休闲旅游将超过5次,全国休闲旅游市场规模将超过80亿人次,呈爆发式增长态势。特别是随着生活方式的转变,国家法定节假日的优化调整,带薪休假制度的逐步落实,以及2.5天弹性休假制度的实施,休闲度假会从少数人的奢侈品,发展成为大众化、经常性消费的生活方式,休闲观光大众化、家庭旅游普遍化必将成为拉动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快速发展的动力源泉。

  发展基础较好。这些年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农村的水电路气房和通讯等设施得到较大改善,科教文卫保等社会事业水平明显提高,这为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各级农业部门通过加强规划引导、研究制定政策、加大品牌培育、强化公共服务、加强宣传推介、注重部门配合等,有力地引导和推动了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各地把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作为新兴产业,编制发展规划明确发展方向,创设发展政策加大扶持力度,强化公共服务创造发展条件,全国认定的254个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均将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定位为支柱产业、主导产业优先发展,为促进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

  国家政策鼓励。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专门提出要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使之成为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的新兴支柱产业,并且在用地政策上,首次提出要支持有条件的地方通过盘活农村闲置房屋、集体建设用地、“四荒地”、可用林场和水面等资产资源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并要求各地将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项目建设用地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合理安排。在扶持项目上,提出要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提升工程,采取以奖代补、先建后补、财政贴息、设立产业投资基金等扶持方式,着力改善休闲旅游重点村的基础服务设施。国务院办公厅在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三个文件中,都强调要加强规划引导,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推进乡村精准扶贫,推进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健康养老等产业深度融合。

  今年财政部和农业部专门安排的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试点示范项目,以及发改委和农业部等部门实施的一二三产业融合“百千万”工程中,均将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作为重点支持内容。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部署和政策红利,将成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新一轮发展的强大支撑。

  但我们也必须看到,机遇与挑战同在。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作为新型产业形态和消费业态,在快速发展过程中,还存在思想准备不足、基础设施滞后、服务质量有待提高等问题。总的看整体发展方式还比较粗放,与爆发式增长的市场需求还不相适应,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任重道远。

  二、充分认识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的重要作用

  要把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引导好、发展好,十分重要的是要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认识和把握,以增强工作的自觉性、主动性。

  要充分认识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是带动农民就业增收和产业脱贫的重要途径。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能够使农业生产实现物化产品和精神产品双重增值,有效增加农业经营性收入;能够延长农业产业链条,扩大就业容量,有效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能够把农家庭院变成市民休闲的“农家乐园”和可住可租的旅店,有效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能够把农业产区变成居民亲近自然、享受田园风光的景区,保障农民收入“四季不断”。特别是对贫困地区来讲,更是实现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贫困地区大都是未开垦的处女地、原生态地,往往生态环境良好,农产品特色明显,民俗风情各异,古村落形式多样,具有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得天独厚的优势。在这些地区,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形成产业支撑,建立帮扶机制,实现利益分享,可以走出一条产业脱贫的路子。

  要充分认识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是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当前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仍存在有效供给不足的问题。有的地方在产品品种、食宿环境、服务质量、文化展示、农事体验等方面还难以满足城乡居民高质量的休闲消费需要。有的经营主体功能单一,果园只能提供采摘,农家乐只能提供食宿,农业园区只能提供科普观光,观光、体验、休闲、度假、用餐、赏景相互割裂,没有形成结构优化和业务衔接,导致游客不愿来,来了待不住。这种状况制约了产业发展,这就需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方面提高供给质量,着力打造功能齐全、环境优美、体验活动丰富、产品绿色安全、文化内涵深厚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品。另一方面加大公共服务,串点成线、连线成面,推动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由低水平供需平衡向高水平供需平衡跃升。

  要充分认识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是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载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涉及面广、内涵丰富,既要打好第一产业的基础,又要推动第二产业延长产业链,还要延伸第三产业的价值链。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很好体现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理念,是一二三产业融合的有效载体之一。许多经营业主在生产优质农产品做大一产的基础上,发展加工业做强二产,发展休闲度假、养老养生、农事体验等做优三产,有机地把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休闲观光服务紧密结合在一起,实现了农村三次产业的融合发展,拓展了农村的发展空间。

  要充分认识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是带动农民创业创新的重要平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资源消耗低、投资额度小、就业容量大、市场需求旺、综合效益高,农民、大学生、返乡农民工均可参与,是创业创新者可以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大量的休闲消费,为创新创业者提供了无穷市场。互联网+等技术的应用,为创业创新者获取创意信息、发布休闲产品、开展众筹融资提供了便利条件。移动通信、高速铁路、电子商务、在线支付等基础条件的改善,为创业创新者提供了有力保障。一大批投身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弄潮儿,走“小、专、精、特、新”发展道路,打造了一批“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人特我专”的休闲产品和服务,他们的成功,为农民创新创业起到了重要的示范带动作用。

  三、扎实推进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提升工程

  “十三五”时期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要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促进农民就业增收、满足居民休闲消费需求、建设美丽乡村为目标,以激发消费活力、促进产业升级、实施产业脱贫为着力点,依托绿水青山、田园风光、乡土文化等资源,坚持农耕文化为魂,美丽田园为韵,生态农业为基,创新创造为径,古朴村落为形,推进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健康养老等产业深度融合,加强统筹规划,强化政策创设,组织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提升工程,力争到2020年,产业规模年均增长10%以上。

  要围绕优化布局,着力在丰富类型和融合聚集上实现提升。要抓紧研究制定促进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争取在规划指导、发展政策、公共服务、项目扶持等方面有大的突破。正在编制的《“十三五”全国农产品加工业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规划》,也要对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十三五”时期的发展思路、总体目标、重点任务作出部署。各地要结合本地实际加强规划引导,加快发展特色各异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品,满足消费者多样化、个性化需求。要大力支持农民发展农家乐,鼓励发展以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为核心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聚集村,从点状发展到片状打造,要有差异、成规模、有特色;鼓励在适宜区域发展以拓展农业功能、传承农耕文化为核心,兼顾度假体验的休闲农庄;鼓励建设具有科普、教育、示范以及传统农耕文化展示功能的休闲农园;在符合规划、保护环境、农民受益的前提下,引导多元投资主体发展特色民宿,因地制宜兴建特色餐饮、住宿、购物、娱乐等配套服务设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要围绕丰富内涵,着力在文化传承和创意设计上实现提升。认真抓好全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普查工作,并在传统村落保护、文化遗产发掘、文化创意设计方面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合力推进。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既是一份荣誉,也是一份责任。地方政府和部门要落实保护责任,重视农村文化资源的保护和挖掘,强化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经营场所的创意设计,推进农业与文化、科技、生态、旅游的融合,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提升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文化品味。要处理好保护与利用的关系,加强对农业文化遗产价值的研究,加强农村文化遗迹和传统村落、传统民居的保护,发展具有文化内涵的美丽休闲乡村,加快乡土民俗文化的推广、保护和延续。

  要围绕增收脱贫,着力在产业融合和利益共享上实现提升。要认真贯彻落实9部门联合印发的贫困地区发展特色产业促进精准脱贫指导意见,将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作为产业扶贫的重点,并将分层次、有计划地对贫困地区村干部开设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专题培训班,手把手、面对面地帮助贫困地区干部和群众提高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能力。对资源禀赋有优势的贫困地区,要支持农民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合作社、农家乐和小型采摘园等,带动传统种养产业转型升级,促进贫困地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大对贫困地区创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品牌以及申请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支持。要探索社会资本参与贫困地区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利益分享机制,引导和支持社会资本开发农民参与度高、受益面广的项目,着力推动精准脱贫。

  要围绕提档升级,着力在人员素质提高和设施改善上实现提升。安排好农业文化遗产培训,组织实施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试点项目,支持和带动各地改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基础设施。各地要立足提高产业发展水平和质量,发展充实一批规划设计、创意策划和市场营销人才,加大从业人员培训,提高服务水平。要采取多种方式加大支持力度,着力改善基础服务设施,扶持建设一批功能完备、特色突出、服务优良的休闲农业专业村、休闲农业园、休闲旅游合作社,发展充实一批规划设计、创意策划和市场营销人才,加大从业人员培训,提高服务水平,实现特色农业加速发展、村容环境净化美化和休闲服务能力同步提升。

  要围绕有序发展,着力在规范管理和生态保护上实现提升。加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标准和规范的制定和宣贯力度,指导各地分层次制定相关标准,逐步推进管理规范化和服务标准化,促进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规范有序发展。各地要引导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经营主体树立开发与保护并举的理念,在统筹考虑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的情况下,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走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发展道路,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协调发展。

  要围绕品牌培育,着力在典型示范和氛围营造上实现重大提升。按照点线面结合的思路,在整合优化的基础上,重点打造“3+1+X”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品牌体系。“3”指的是在面点线上开展品牌创建和推介。在面上,继续开展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市、区)创建,着力培育一批生态环境优、产业优势大、发展势头好、示范带动能力强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集聚区。在点上,继续开展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推介活动,在全国打造一批天蓝、地绿、水净,安居、乐业、增收的美丽休闲乡村(镇),培育消费新增长点,增强经济发展新动能。在线上,重点开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景点线路推介,吸引城乡居民到乡村休闲消费。“1”指的是着力培育好农业文化遗产这个品牌,继续加大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发掘保护传承工作,推动遗产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X”指的是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开展农业嘉年华、休闲农业特色村镇、星级户、精品线路、农业主题公园等形式多样的创建与推介活动,培育地方品牌。在宣传方面,要按照“统筹谋划、上下联动、均衡有序”的思路,在节假日和重要农事节庆节点,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景点宣传推介,扩大产业的影响力。鼓励各地举办特色鲜明、影响力大、公益性强的农事节庆活动。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傅春波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加快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业提档升级”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60614/51591.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