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循环经济 » 正文

国内玉米产量仍将实现丰产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06-09  来源:金融界  浏览次数:839119
内容摘要:  上周玉米期货主力1701合约一度出现放量上涨并突破前期整理平台,顺利站上1600元/吨整数关口,虽然周二、周三连续两个交易日出
   上周玉米期货主力1701合约一度出现放量上涨并突破前期整理平台,顺利站上1600元/吨整数关口,虽然周二、周三连续两个交易日出现盘整,但持仓量仍旧稳定在110万手之上,显示出资金对玉米的关注。

  优质粮源受青睐

  从基本面情况来看,我国玉米市场目前关注的焦点集中在今年国家每周举行的超期储存玉米拍卖上。由于社会优质粮源紧缺且农民手中余粮所剩无几,近期国内用粮企业生产显得极为紧张。5月27日开始我国临储玉米定向拍卖,第一批成交的超期储存玉米主要为2011年和2012年美国进口玉米、2012年国产玉米,国标三等玉米拍卖底价为1450元/吨,局部优质玉米溢价超过100元/吨。

  玉米成交等级方面,一等玉米和进口玉米颇受青睐,进口玉米成交率高达85.99%,一等玉米成交率高达92.6%。由于溢价成交积极,本周关内深加工企业挂牌价连续上调争取粮源。目前我国东北玉米深加工企业采购以政策粮轮出和拍卖为主,黑龙江省超期储存玉米第一批成交4.7万吨,成交均价1468元/吨;吉林省第一批拍卖成交量8486吨,成交均价1486元/吨;内蒙古自治区全部流拍。然而,东北深加工企业玉米挂牌价1540~1670元/吨,可见拍卖玉米价格仍较挂牌收购价低了近100元/吨,因此后期拍卖粮源逐步成为深加工企业的主要粮源。

  虽然国家临储玉米公开投放,但短期用粮企业对优质粮源需求强烈,华北深加工企业挂牌收购价连续上升。由此政府控盘和市场博弈的序幕已经拉开,随着每周拍卖的有序进行,市场粮源供应紧张的局面将有所缓解,随着优质玉米被市场高成交率成交,首拍的高成交率能否延续尚存疑虑。

  当然,对于终端用粮企业而言,尤其是对玉米品质要求较高的企业,未来玉米品质间分化是基本可以预见的。不过随着投放量的持续上升,深加工企业的成本压力将会有所下降,有助于缓解玉米副产品价格高企的局面。

  玉米存丰产预期

  从今年春季国内玉米播种情况来看,大商所的产区调研显示,第一、第二、第三积温带仍旧以玉米种植为主,并没有改种大豆的打算。加上当地长期大豆种植非常少,大豆种植收割农机长期闲置无法使用,即便大豆种植效益高,短期改种可能也不大,灌溉有条件的地方改种水稻,但是面积调整部分基本可以忽略。

  考虑到玉米播种面积并未出现大规模的改种,在天气状况良好的前提下,今年国内玉米产量仍将实现丰产,这将令国内玉米市场的供给压力进一步增加。

  终端需求向好

  下游养殖方面,当前生猪生产呈现恢复性向好趋势,同时农业部的定点监测数据也显示能繁母猪存栏量已经呈现从底部回升的趋势,这预示着下半年我国生猪总体供应将逐步回升,上半年供应紧张的局面将会改变。能繁母猪存栏量止跌回升是市场出现拐点的信号,而在生猪存栏水平总体上升的背景下,豆粕和玉米等饲料原料的需求将面临回升。这将提振豆粕和玉米的消费预期,可以说玉米终端需求向好是可以预见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认为,6月份玉米难有趋势性行情,鉴于后期市场粮源主要由国家提供,市场价格取决于拍卖价格及成交情况,也就是说当下在内外价差缩小后,国内下方支撑要看国家政策的底线,政府对于临储玉米的拍卖决定供应节奏,上方的空间要看供需结构。

  同时,需要关注临池粕类市场的强势行情能否延续,这将对于玉米期价产生一定的带动效应,但整体跟涨的力度将会明显受到政策的制约。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国内玉米产量仍将实现丰产”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60609/51553.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