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俺坐在家里通过互联网就与驻马店平舆县的3个乡镇签下了6000多亩小麦机收作业订单。”姜海涛说,自从用上互联网,手握订单走四方,跨区收麦心踏实。
今年47岁的姜海涛2015年牵头组建一支小麦机手跨区作业服务队——河南省沈丘县利群合作社,利用互联网开设网页,线上签单,线下组织麦客就可以跨区收割百里之外的麦田。
记者采访发现,在河南农村正涌现出一批像姜海涛这样的脑瓜活、有眼光、善经营的新型“数字麦客”。他们利用互联网获取跨区市场动态,了解作业行情,洽谈机收订单。仅沈丘县农机手依靠跨区作业,每年创收就多达8000万元,成为农民增收的新亮点。
“往年,刚开春就有不少农机手急匆匆赶到千里之外探路踩点,既搭人力又费财力,效率也不高。”莲池镇远大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褚全华说:“现在借助互联网平台,作业信息灵了,效益也好了,互联网就是我们的导航仪。”
褚全华与农机打了20多年交道,以前都是找活单干,但经常遇到干完活拿不到钱、越是农忙时节越找不到活等问题。2014年4月份,他联合了镇上30名有着大型农业机械的同行,成立了沈丘县远大农机专业合作社。
合作社本着统一管理、统一调配、统一维修的原则抱团作业,当年他带领着跨区作业“联合舰队”浩浩荡荡,一路南下湖北、河南、安徽等地,参加小麦机收跨区作业。等到麦收结束后一算账:每台机械作业量增加了3倍,单机收入也由往年的三四万元增到了七万多元。30台收割机总收入竟然是社员们过去两三年挣到的总和。
为方便新型麦客们跨区作业,周口市农业部门为联合收割机发放“跨区作业证”。“有了这张‘绿卡’,一路上的过路、过桥费全免了不说,还能享受到农机部门提供的维修、配件、油料和作业市场等方面的服务。”农机手邵保宗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