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正文

新格局下的棉业发展之路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05-18  来源:经济日报  浏览次数:82020
内容摘要:  十三五期间,农业要推进供给侧改革,为我国农产品行业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带来重大机遇。本报推出透视农产品供给侧改革专栏,

  “十三五”期间,农业要推进供给侧改革,为我国农产品行业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带来重大机遇。本报推出“透视农产品供给侧改革”专栏,聚焦我国农产品的生产、加工、营销、品牌等全产业环节,探讨新时期我国农产品行业的发展方向。

  日前,由中国棉花协会主办的2016中国棉业发展高峰论坛在湖北武汉召开,棉纺织业共同探讨“新格局下的棉业发展之路”。

  今年是我国实施棉花目标价格改革试点政策的第三年,从试点看,棉花价格开始回归市场,棉农基本收益得到保障,纺织原料成本下降,改革效果初显。但是植棉成本居高不下、产能过剩及市场有效供给不足等问题依然亟待解决。中国棉花产业补品质短板、加快产业链融合的重任迫在眉睫。

  国产棉的“软肋”

  “去年我国棉花种植面积是近13年以来的最低值,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比较低的一个水平。”中国棉花协会常务副会长高芳告诉记者。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棉花种植面积5698万亩,比2014年减少10%;总产量560.5万吨,同比减产9.3%。尽管产量减少,储备棉库存量却达到历史最高位,2015年度储备棉库存超过1100万吨,几乎占全球库存量的一半。

  植棉成本居高不下。据国家棉花市场监测系统调查,2015年内地植棉总成本为每亩1125元,新疆地方手摘棉种植总成本达每亩2185元。“棉花价格却以下跌为主旋律。”高芳说,棉花种植高成本、低收益,棉农积极性随之而降,“中国棉花协会前不久的调查显示,今年棉农植棉意向面积减少11.5%”。

  一方面库存高企、价格下跌,另一方面却是有效供给不足。“好棉花缺乏、差棉花堆积。”国产棉质量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多年来都是下游棉纺织企业的一块心病。我国棉花品质与具有天然优势的澳棉、美棉相比本来就不足。近两年,棉花质量问题越来越突出,一些关键性指标与国外高价进口棉存在明显差距,而国内纺织企业正面临转型升级,逐步由生产中低端产品转向高端产品,对高品质棉花需求不断增加,供需矛盾凸显。

  主因是产不对需

  棉农的棉花不好卖,而纺织企业却“少米下锅”,产不对需正是当下我国棉花产业的窘境。究其原因,高芳认为,一方面与我国在过去短缺经济中形成的追求数量产量的总量思维有关,政策引导上一直提倡单产,以支持快速发展的纺织工业,前几年实施的临储政策,客观上也造成忽视棉花品质的生产格局,“在现有条件下,质量高相应单产低,单产高质量也会相应低,棉农怎么划算怎么来。如果高质棉市场价低,就无法调动棉农积极性”。

  机械化程度不高也是影响国产棉花质量的一大原因。我国棉花大部分依靠人工采摘,化纤丝、头发等异性纤维的混入不可避免,纺织加工时难以清除,导致染色不均、断头等情况出现,既影响了棉纱和布的质量,也增加了后续挑拣的成本。“光是人工挑拣‘三丝’,每公斤棉花就得增加300元至500元成本。”高芳介绍,目前在新疆产棉区除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外,其他棉花采摘几乎全靠人力,人工采摘成本达1公斤2元,占了棉花价格大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程国强告诉记者,目前国内棉花人工成本占总成本的62%,美国只有4%。

  种植成本高企,导致国产棉缺乏竞争力。湖北银丰实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蔡亚军说,棉花临储取消后,价格随行就市,皮棉由2013年每吨1.3万至1.6万元降至目前的1.2万元左右,但仍然比国外棉价每吨高出差不多1000元,加工企业采购压力依然不小。

  收购价格高,下游加工市场也动能不足。由于全球经济持续低迷、市场需求疲软等因素,许多棉花加工企业这几年过上了“寒冬”,产能过剩,不少关门停产。2015年度,仅新疆具有资质认定的400型加工企业就有815家、1069条生产线,加工产能是棉花产量的近两倍。僧多粥少,新疆棉花协会会长肖玉清说,“企业‘吃不饱’就无法产生规模效益,为争抢资源,不少企业混等混级收购加工,必然又会影响质量”。

  关键是品牌提升

  纺织市场低迷,而消费者对产品质量、品牌、安全性要求又不断提高,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理事会副主任骆琳认为,现在需要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适应需求的有效和中高端供给,重点是提高棉花生产的质量和效率。

  品质是我国棉花产业的短板,如何提升品质、补齐短板?程国强认为,政策引导至为重要。目前棉花供需错位,实际上表明政策到了该调的时候,首要的就是调整价格政策。

  棉花目标价格改革新疆试点提供了样本。从2014年开始,国家实施新疆棉花目标价格改革试点,变棉花直补为按交易量对棉农进行补贴,让棉花价格回归市场,既保护了棉农利益,也有效调整了生产结构,棉花总体质量有所提高。“过去补贴花了很多钱,但是没有达到应有目的,反而造成国产棉进入仓库,国外棉进入市场。现在的政策使效能提高,也提高了整个社会的福利。”程国强说。

  推动国产棉品牌提升是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创品牌就是实施品牌战略,有利于破解棉花产品成本高、溢价低的困局。”骆琳说,2010年中国棉花协会注册了“中国棉花”品质证明商标,通过举办推广活动、培训、网络及媒体宣传等方式,倡导“国产、优质、纯棉、环保”理念,追求中国棉“硬功夫”,推动行业提质增效,促进国产棉消费。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高小生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新格局下的棉业发展之路”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60518/51330.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